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7939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王瑶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激烈的竞争渗透 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社会压力,导致抑郁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 的趋势。美国有数据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因此,本文将从生物学角 度、性别角色期望、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抑郁症性别差异进行成因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即使面对同样的压力源,女性比男性往往更脆弱、更容易抑 郁、更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性特有的生物学基础。张丽欣在抑 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及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荷尔蒙的调节作用尤其是肾上腺素对压力 的反应。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通过调节多种荷尔蒙的水平,包括皮质醇的水平, 来调节机体对压力的反应。皮质醇的水平影响其他的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影响 人的情绪。抑郁的人面对压力时皮质醇水平升高了,预示着HPA的失调。”有研究推断说, 由于女性会面对更多的创伤性事件,HPA更容易失调,且女性存在生理期,卵巢激素的变化 也可调节HPA。在卵巢激素的变化期,当女性面对压力时,她们更容易抑郁,因为卵巢激 素使压力应对失调了。女性特殊的生物基础为抑郁症的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成为可能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从性别角色期望来看,首先,从出生起,父母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性别期望, 对于女

3、性来说,她们常被灌输女生是乖巧懂事、文静的、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种认 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与之会产生矛盾。其次,随着经济水平 的提高,青春期到来的年龄会提前,这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且女性的青春期一般 比男性早,会引起女性身心发展更不平衡。但她们要开始适应她们的性别角色,正视身体的 变化,变得更女性化,这令她们因不良认知和这种性别角色要求她们扮演的是一种弱者的角 色,而变得不自信,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比较低,在遇到不良事件时更容易责怪自己。而男性 的性别角色则正好相反。在学校学习期间,有很多的老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女生 在数理化等方面不如男生,在对其进

4、行这些科目的辅导时不会有过多要求,加之老师认为女 生比较懂事,遵守纪律,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对女生的关注度就会减少,根据罗森塔尔效 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由于老师存在对女生不利的性别刻板印象, 将会导致女生自信心的下降。弗洛伊德指出,人在某一时期发展不完善,将会固着在这个时 期。可见,女生在学生期自信心发展不完善,将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随着年龄的增 长,女性因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更多的琐事困扰,如:在需要作出 重大的决定时候,女性往往是服从者。另外,常有新闻报道,某女硕士在就业时因年龄问题 被拒,甚至有招工单位明文指出只招男生,可见与男性相比,女

5、性升学压力大、收入较低、 就业机会少、家庭和事业需要兼顾、同时照顾孩子和老人,这些都可能令女性产生倦怠感、 烦恼,并导致抑郁。由于性别角色期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女性和男性的人格特质有较大的不同,选自临 床精神卫生杂志的抑郁症的性别差异一文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具有抑郁的特质,这 种特质包括对广泛的外部刺激的关注和沉思性的应对方式,遇事喜欢在内心反复琢磨而不是 宣泄出来。女性对外部刺激的关注远远超过男性对这些刺激的关注。”詹晓慧、郭文斌在抑 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一文中得出,根据性别分化理论,青少年对在青春期出现的 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性别角色的适应,会使女性把自己的自尊更多地建立在与他人的关系上

6、, 并以他人的评价作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因此变得不独立和不自信;男性的情况则相反。 如果男性发现朋友对自己的态度突然变得很冷淡,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方的问题(比如朋 友的心情不好);但女性却可能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比如自己可能做了一些引起对 方反感的事)。可以看出,女性抑郁的人格特质和沉思型的反应方式,已使女性产生负性归 因,这种恶性因素链严重损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女性和男性来说,引发抑郁症的诱因在内容和数量上是不同的。在内容上,女性在 遇到人际交往的冲突时更容易变得抑郁,而男性在遇到运动方面的失败才容易变得抑郁。随 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的冲突增加,导致女性更容易抑郁。在数量

7、上,首先,女性更容易 遭遇到负性生活事件,进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我们听到许多关 于失联女大学生的报道,由于她们在力量上的弱小、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常常成为被伤害 的对象,这些创伤性的事件使女性感到无助,加剧对压力的反应,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相 比男性,受到此类伤害的比率将大大减少。其次,负性自我评价方面,女性有更多的负性自 我评价,比起男性,她们更多地倾向在失败时自己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再次,女性对体形存 在更多的不满,产生更多的不自信。调查发现在1218岁的青少年中,有多于80%的女性 报告他们对自己的体形不满意,但只有40%的男性有类似的报告。女性更倾向表达对自己的

8、 体重不满意,即使她们的体重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女生 为了达到理想的身材,每天节食,且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这使她们在精神和肉体上体验着 双重煎熬。最后,女性上文曾提到,由于社会角色期望,女性在就业时容易遭受歧视、就业 压力大、收入少;有研究指出,已婚女性患抑郁症的比率大,可能是结婚赋予女性更多的责 任和社会角色,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女性结婚意味着社会地位也会下降,婚后生活会遇到更多的欺凌,承担更大的家庭负担。这 些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了女性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出现精力不 足时会产生疲倦、厌恶,长

9、此以往,抑郁将会出现。对抑郁症患者有帮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家庭支持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帮助要 少,管超萍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家庭环境对农村居民抑郁症状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中指出, “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使,家庭成员支持对男性抑郁症状有影响,家庭成员支持越差,男性 越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对女性就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与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有关。中 国传统家庭文化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男性在外面会有更多压力,因此,家庭内部成员 的支持就对男性至关重要。也意味着女性抑郁者在恢复时的方法相对减少了,因此患抑郁症 的数量会比男性多。综合而言,女性女性经历的压力源事件比男性多,更易遭受创伤性的事件,而女性的抑 郁质人格和负性归因使女性面对负性压力事件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这可能会削弱她们控制 环境和抵抗压力的能力,引发沉思,使她对压力更敏感,从而促使人的生物系统敏感化。这 种恶性循环使女性的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在生活中,作为女性要有此方面的意识, 学会运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排解不良情绪,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男性,要善于体 谅女性的不易,特别是作为丈夫,要积极主动的为妻子排忧解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