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76506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文库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的内涵:(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 个人慈善事业-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的专门事业。- 组织活动-政府或团体活动- 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协会(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的五种界说:-科学艺术说、助人专业说、资源潜能说、综合服务说、政府组织说二:社会工作的定义:(一):我国三类社会工作: 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是以服务对象为本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

2、是一种专业活动,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 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内涵:1助人自助 2满足受助人的需要 3使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能力 “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社工的工作*:咨商和讯息提供,训练组织学习过程;治疗 ,调解协调和联系 ,陪伴照料; - 法定代理 ,鉴定状况和表达意见,弱势群体代言(三)几个相关概念: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相似:都关注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帮助;都致力于提高社会大众的福祉,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生活环境。区别:工作重点-社会福利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致力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具体落实; 实施主体-社会福利的主要是政府和当事人单位+社会工作的

3、主要是社工机构和社工(及受助者)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相同:都是对处于困难境地的人们提供帮助。区别:性质-社保基本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援助制度与措施,社工则是具体、直接的援助服务活动;内容-社保属于收入或物质帮助,社工还要提供精神帮助;目标-社保的直接目标是维持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不至于发生危险,社工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对象-社保是对个人及家庭而言,社工的对象非常广泛主体-社保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而社工则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双方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相似:都为困难人群提供帮助;都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实施方式和实施过程;社会工作在广义上可纳入社会服务的范畴,即广义的社会服务。区别:专业性: 社会

4、工作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明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理论;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既重视具体服务的提供,又强调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三:社会工作的特征:非营利性的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n多方协同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一、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一)专业的特征: *格林伍德(Greenwood)的五大专业特质*一套系统的理论;专业的权威;广泛的社会认可;伦理守则;专业文化。*社会工作和心里咨询的区别*:问题归因:心理咨询-个人心理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目标:心理咨询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解决问题,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工作关系:心理咨询权威、专家 社会工作平等伙伴工作手法:心

5、理咨询调适心理 社会工作调适心理、挖掘潜能、连接资源*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基本观念不同:权利义务人道、同情。 工作方法不同:讲究专业方法凭个人主观、偏好。 工作范围不同:全体社会成员少数不幸者。 合作方式不同:国际合作各自为政。 人员参与不同:全员参与部分人服务。 功能不同:恢复、预防、发展三合一于恢复单一功能。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和领域一、社会工作定义1、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定义: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或案主) ,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而摆脱困难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2、社会工作对象定义:基本对象生存危机人群(极度困难人群或赤贫人群)-紧急救援性质的服务

6、扩大对象生活困难人群和普通社会成员-福利和发展性质的服务二、社会工作领域:(一)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因为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社工领域是由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干预而确定。*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两类:- 结构性或制度性的问题-社会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的某种问题- 社会性的问题-受社会性因素影响而产生。问题具有个别性,但个人又无法解决*社会工作的领域分类*: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的分类- 以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 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针对有困难退伍军人的军人社会工作,针对失足

7、青少年的矫治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日常生活问题:生活难以自理、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家庭关系不和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 就业问题:失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 个人行为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3、按工作场所分类: 社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院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监狱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4、按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分类(1)社会个案工作;(2)社会群体工作(小组工作)

8、;(3)社区工作; (4)社会行政;(5)社会政策; 5、.综合分类(联合国):医疗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福利行政、学校社会工作、国际社会工作、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辅导、调节劳资关系、倡导合作事业、进行社会教育、实施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伤残重建、儿童福利工作、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参与住宅规划、进行公共救助、实行老年救助、推进城乡建设、推进社会运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等第四节:社会工作者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几个概念的区别: 社会工作者:社会服务人员中的专业人员。- 社会服务人员:受雇于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福

9、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 社会福利人员: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义工); 活动方式:专职-业余、;专业技术能力:专门训练-不需要;-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较困难-容易; 社会约束程度:高-低;二、社会工作者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三、社会工作者的素质(1)专业操守:专业价值观的认同;尊重 ;保密 ;案主自决; 非批判 ;个别化;专业伦理守则的恪守(2) 专业知识: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价值与理论;工作方法;分支学科;实务技巧;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学: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法学:社

10、会工作及社会保障等相关法律;政治学: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角色;社会政策:社会制度的制定与评估;管理学: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3)专业技能:贝尔(Baer,1979)提出的基本专业能力:N1认定与评估情境;n2)制定与执行服务计划;n3)强化案主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n4)连结资源;n5)有效地进行干预;n6)积极参与他人共同促进服务、资源与机会体系的创新、修正与改进;n7)评估结果;n8)评估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n9)贡献知识以提升服务输送的水平;*核心能力* 1沟通能力 2组织能力3行动能力4公关能力(4)心理素质:良好的心里素质第五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涵义:它指的是系统内部各部分

11、之间的联系2、分类(1)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2)正功能和反功能(3)显功能与潜功能二、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在社会结构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关于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服务的影响范围-微观、宏观; 干预的焦点-治疗、预防、发展*干预的焦点* 1、治疗功能(帮助人们恢复其受损的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2、预防功能(对可能损害正常社会功能的环境与情境的早期发现与控制。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3、发展功能(社会工作通过开发社会资源和个人潜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发展案主能力和促进社会福利三、社会工作的一致性与冲突: 1、社会工作各种功能之间的一致性 各功能之间的一致性是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效果

12、对各方面的影响的价值方向是一致的。2、社会工作功能之间的冲突: 各功能之间的冲突是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困难群体,却对其他方面的利益有所伤害的情形。功能冲突的价值基础是各方利益的不一致。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思想渊源:(1)古希腊罗马的思想(2)基督教的“博爱”观念(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2、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背景):工业革命以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了小农经济。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迁。但在这次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城市产业工人的生活也十分贫困。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二、西

13、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西方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的起源英国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C.O.S.);英美的社区睦邻组织运动:伊丽莎白济贫法该法案承认政府对济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内容:每个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名,中央政府也设立监察人员。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民需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规定公民有救济其家庭和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

14、救济时,方给予救助。对贫民实施分类救济。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的诞生奠定有了合法性前提。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1788年汉堡制(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因创立于德国的汉堡市而得名)一种有特色的救济制度1852年爱尔伯福制: 爱尔伯福制是德国爱尔伯福市于185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区救助制度。内容:汉堡制 原则:助人自助 措施:1.为失业者介绍工作; 2.为贫困者提供救济; 3.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4.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就业技能; 5. 对沿门乞讨者不准任意施舍 效果: 汉堡制实行了13年,很有成效,但到后来因城市人口增加太快,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爱尔伯福制 措施:1.三级管理体制:段区中央委员会 2.段为基层组织,每段设一名赈济员,由地方热心人士担任,是志愿工作者; 3.区为中层组织,每区设一名监察员,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 4. 中央委员会是全市济贫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管理全市的济贫所、医院及院外救济事项,也定期开会。 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遵循助人自助,不让贫民养成依赖心理的原则;有相应的济贫事业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对后来的社工制度与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