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案审理制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27326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案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案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案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案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案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案审理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分案审理制度一、分案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一)分案审理与分庭审理的概念解析分案审理不同于分庭审理。分庭审理是由同一审判主体对未 成年被告人和成年被告人分别适用不同审判方式开庭审理,最后 对整个案件作出统一判决的审判方法。它只是在开庭审理时实行 分离,但在其它程序上仍然作为一个案件进行处理,实质仍然是 一个案件。而分案审理则是由同一或不同审判主体对不同审理对 象分别开庭,最终做出数个判决的审判方式,它不只是在开庭审 理时实行程序分离,在案件的受理、审查、判决等其它程序上也 分别进行,其实质是数个案件。(二)分案审理与分庭审理的比较分案审理既是对人的分开审理,又是对事实的分开审理。对 未成

2、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将未成年被告人放在一个案 件中审理,成年被告人放在另一个案件中审理,体现了对人的分 开审理。在分开审理后,不同犯罪主体的犯罪事实也分别在不同 案件中审理,又体现了对事实的分开审理。但由于共同犯罪定罪 量刑实行“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需要在分案审理时不只是 审理各自犯罪主体自己实施的犯罪事实,而且还要审理反映共同 犯罪整体意义的事实,而且由于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实践中很难将各自行为绝对地分开。因此分案审理中 事实的分开又不是绝对的分开。(三)分案审理的实质 在实体意义上是一个案件,在程序意义上是两个案件。即检 察院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

3、制作不同版本的公诉 书,法院由未成年人审判庭和刑庭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审 理。分案审理是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犯罪的一个案件事实, 从诉讼程序上分成两个案件分别进行审理,这种人为分开并不能 改变原本在实体上是一个犯罪的事实,分成的两个案件只具有程 序意义。因此,对于涉及案件的实体问题时,仍然应当从实体一 案的事实出发进行处理;对于涉及案件的程序问题时,应当从程 序上两个独立案件的已然事实来考虑。二、分案审理制度的目的 现代刑事诉讼以追求公正与效率作为基本价值要求。分案审 理时既要保护不同犯罪主体的合法权益,又要兼顾到便于查清案 件事实,以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效率。所以,实现公正与效率是 分案审

4、理制度追求的最终目的。公正与效率是分案审理制度的价值要求。分案审理制度在教 育、感化、挽救少年犯罪人,对少年犯罪人开展特殊司法保护, 区别对待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等方面体现了诉讼的公正性。根 据迅速简约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事实进行独立审理,有利于提 高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 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可见,分案审理制度有利于实现公 正与效率价值,并需要在制度运行上体现这一价值。三、分案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分案审理的案件范围包括不妨碍案件审理和严重影响效率 的共同犯罪案件。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规定“不妨碍案件审理”的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实行分案审理,据此有人

5、认为应 排除以下几种类型:未成年人属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 活动或起主要作用的主犯或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未 成年被告人被指控的共同犯罪罪名属于必要的共同犯罪的:未成 年被告人被指控的罪名法定刑在十年以上的;未成年被告人与成 年被告人具有亲属关系。然而,确定分案审理的案件范围标准, 不应对案件类型进行具体限制。因为实际发生的犯罪案件千差万 别,即使是简单的共同犯罪案件也有可能存在妨碍分案审理的情 形,而有的复杂共同犯罪案件则可能易于分案审理。因此,分案 的首要标准主要是要看分案会不会阻碍对案件事实的全面查清。 除了只有被告人供述需要并案审理的以外,只要有充分证据可以 对犯罪行为进

6、行指控,分案审理不会有碍对案件事实的全面查清 的,都可以进行分案审理。其次,还要考虑分案审理是否会严重 影响诉讼效率,即使不存在妨碍对案件事实全面查清和案件的法 庭审理,但可能会严重影响诉讼效率的,也不宜进行分案。法庭审理的事实范围包括本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共同犯 罪整体结果。根据罪责自负原则,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是 自己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不为他人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所以 法庭审理的事实范围就是本案被告人实施的犯罪事实。然而,由 于共同犯罪中数人的行为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对共同犯罪行为人 定罪量刑实行“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即“各共同犯罪人应 对共同实行的犯罪行为整体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自己实行的犯罪 行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法庭审理的事实范围又不限于本案被告人实 施的犯罪行为及结果,本案被告人与其他被告人共同造成的犯罪 结果也是本案的事实范围。因为这种整体结果既是其他共同犯罪 人造成的结果,也是本案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结果,其承担的 仍然是自己的行为责任,不违反罪责自负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 其他共同犯罪被告人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都作为本案的审理范 围,只有与整体犯罪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其他被告人的行为才有 可能成为本案的审理范围。【参考文献】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 年第5 期上海率先建 立少年法院论证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