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71822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教学资料19谏太宗十思疏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赏美文一双筷子何以毁掉一个国家秦强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

2、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身上看到了纣王的欲望难平,为殷商王朝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果然,“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一双小小的象牙筷子何以能够毁掉一个泱泱大国?显然,毁掉殷商王朝的是筷子背后的奢靡享乐。历史和现实莫不证明,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还是基本道德底线。奢华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各种贪欲接踵而至,永无尽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当无限膨胀的贪婪欲望遇到了不受节制的恣意权力,结局就是意料中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个人来说,德为立身之本,俭为养德

3、之道。勤俭节约可以降低人的物质欲望,减少外物的刺激需求,通过清心寡欲来修身养性,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历史上,富甲天下的邓通饿死街头,富可敌国的石崇收监问斩,贪恋专权的刘瑾招致凌迟,国之巨贪的和珅狱中自缢这些生前锦衣玉食、不可一世之人,最后结局无一不是财尽人亡、身死名灭。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即使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仍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往往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勤俭不兴,贪欲不止;节约不行,欲壑难平。考究不少落马的豪贪巨蠹,其贪污腐化的直接起因,往往是一包名烟、一瓶美

4、酒、一顿大餐、一块好表,之后就慢慢放弃了勤俭节约底线,渐渐养成了奢靡享乐恶习,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最近爆出的一些触目惊心的“老虎案”,无一不是背弃了节俭节约原则,走上了奢靡享乐歧途,在贪腐堕落的泥坑中越陷越深,最终沦为国家的罪人。各级干部应当懂得,唯有把勤俭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品格去恪守,才能自由行走在清正的大道上。(有删减)【课内挖掘】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

5、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课外运用】“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

6、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

7、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

8、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振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因为诬上,卒从吏议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皆出于此乎C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吾尝终日而思矣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解析:A项,因:因为,介词。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

9、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解析:“乐

10、”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答案:B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C青,取之于蓝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A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解析:“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

11、陈说的观点。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

12、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

13、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 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 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 弘益:补益,增益解析:抗直:刚强正直。答案:B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解析:“擢”指的是升官。

14、答案:C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解析: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是难以理解;C项,没有感到惭愧。答案:D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译文:_(2)寻以疾乞辞所职。译文:_(3)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译文:_(4)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