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茶文化交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7023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茶文化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外茶文化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外茶文化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外茶文化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外茶文化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茶文化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茶文化交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时茶道就很盛行。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伴随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然而何为中华茶文化,民间遗存下 来的茶俗、茶风是否为茶文化?历史上的“茶道”是什么模样,“茶道”仅仅是 时下流行的表演形式吗?世界公认日本“茶道”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那么日 本茶道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形成了日本“茶道”的规模 与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联系与区别加以阐 述和比较,以求解答上述问题。关键词:茶业;茶道;发展;区别;根本原因;Abstract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Tea and Chine

2、se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In history when the tea ceremon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was typical. But what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is?whether tea customs remained from the folk is tea culture? what the tea ceremony is In the history? Is Tea ceremony just popular show ? The world

3、recognized as Japans tea is the most authentic, influential, then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is how to produce and development? 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Japanese tea size and style? What 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tea ceremony and Japanese tea ceremony are and

4、 which aspects those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 This following paper will resolve these mysteries one by one.Key Words:China-Japan ; tea culture; tea ceremony; development; distinction引言1一、中国茶及中国茶文化1(一)茶和茶文化1(二)茶业的产生与发展2二、中、日茶文化现象之对比分析2(一)中、日对“茶道”的不同理解31. 中国的“茶道”32. 日本的“茶道”4(二)中、日茶道的精神内涵41. 中国茶道的精神

5、内涵42. 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6(三)中、日茶道之异同71. 中、日茶道的共同点72中、日茶道的不同点8三、产生中、日茶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9结语10参考文献12附录:文献综述中日茶文化现象比较引言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享誉海内 外。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以 长安为起点,途径甘肃、新疆前往中亚、西亚的一条路上商业通道,这就是闻名 中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因为交换商品中有 皮毛、珠宝和香料,所以有人还称其为“毛皮之路”“玉石之路”和“香料之路” 不仅如此,在这条商贸通道上还有一种原产于我

6、国,深受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 国人民喜爱的商品,那就是茶叶,所以这条商贸之路又被叫做“茶叶之路”当 然茶文化的传播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海上茶路”中国茶及茶文化向世界各国的传播和扩散,经历了一个由原产地到周边,然 后蔓延世界的过程。世界各国也经历了一个对茶文化逐渐了解和认识的阶段。世 界性的文化扩散、茶文化的四方传播势不可挡。茶文化开始与各国不同的生活方 式、风土人情,甚至宗教信仰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各国茶文化,这其 中以日本茶文化最具代表性。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华大地上绚丽的瑰宝,更是人类 文明史上的夺目明珠。一、中国茶及中国茶文化先有茶,然后才有茶文化。茶文化是伴随着茶的利用而产生的。想要

7、研究茶 文化,就必须分清什么是茶,什么是茶文化。(一)茶和茶文化茶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在植物分类中属于被子植物系统。起源于云贵高 原,向周围自然传播,最先在我国南方生长,后来发展成为种植物种。现在世界 上很多国家种植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种过去的。最初的源头在中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 “荼”就是指茶。这是茶最初在我国发现和利用的民间传说,距今约有五千年的 历史了。茶叶早先是被作为一种药材而被利用,我国先民认为茶能治百病。茶文化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是这样阐述的: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 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

8、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 能力最强、出现得最晚的植物。的有关茶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宏观的角度讲,茶文化就是文化的一个分 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由茶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二)茶业的产生与发展茶从最初采摘天然野生茶,到因需求与日俱增而发展为人工栽培;从其最早 的生产销售中心巴蜀地区,逐渐传播扩散。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茶的传播和茶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公元前221年以前,即从我国历史上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 段时期,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茶的初始阶段。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 乎神农”这里面的神农

9、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以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距 今约有五千年的历史。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221年到589年,是从我国历史上的秦、汉到南北朝这 段时期。在这一阶段,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茶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传播。 茶业开始东移,茶叶已经成为商品向全国各地传播,并作为药物、饮品、贡品、 祭品被广泛利用,饮茶之风在南方已经成为时尚。第三阶段是从583年到1368年,是指我国历史上的隋、唐、宋、元四个朝 代。这一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样也是茶业发展的兴盛阶段。茶从 南方地区逐渐进入中原、北方地区,再从中原地区传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宫 廷、贵族阶层扩大到平民百姓阶层,成为“举国之饮”。

10、第四阶段是从1368年到1911年,是指我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这段时期茶 业也是有很多进步的,台湾茶区得到开发,茶叶生产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更有 各种茶制品畅销海外。传统茶学也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始出现了茶叶不同品种的 分类。绿茶、红茶、黑茶、青茶、花茶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广受中国百姓和 海外人士的喜爱。然而由于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社会动荡和经济、 文化的停滞不前,我国的茶业伴随着屈辱逐渐走向了衰落。二、中、日茶文化现象之对比分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二十八年,秦始皇行郡县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陆羽(733年-804年)

11、,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 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一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 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这就是徐福带 五千童男童女前往日本的历史记载。由此可知我国与日本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18年。滕军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中也有诉述:“隋文帝开皇年间(581 年一600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遣隋使小野妹子率团到大兴(西安)。从607年至 894年,日本共派出遣隋使5次,遣唐使19次。”还有很

12、多有关中日互派使者 交流的记载。这些史料充分证明了中日文化交流始之早、延之密、续之久。在中日交流过程中,茶和与之相伴的茶文化则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华 茶大观中叙述:“日本人认为日本的茶叶是汉代从中国引进的。”唐顺宗永贞元 年(805年)春,最澄和尚回日本前,台州刺史陆淳为其举办了送别茶会。最澄 和尚回国时带了我国的茶籽,将茶籽种植在位于日本京都的日吉神社。宋孝宗淳 熙十四年(1187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第二次来华留学,归国时带走了茶籽、 茶具和陆羽的茶经L 1191年荣西禅师回国后开辟茶园,大量传播有关茶的知 识,并于1211年完成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

13、的历史推动作用。至此饮茶之风在日本寺院和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日本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从根源上说是继承了中国的茶文化,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产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能够颇具魅力,自成一体,并产生深远影响,至今 仍有可资借鉴之处。(一)中、日对“茶道”的不同理解1 中国的“茶道”“茶道”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在中国古代有两位文人对其作出了解释。首先 是唐代中期的诗人皎然,他在诗中写到“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 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 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丹丘子是古代传说中得道成仙的道士。也就是说 “茶道”有使人羽化成仙的含义,这显然不现实,那么

14、又该如何理解呢?仙人和 凡人的区别是什么一一是境界的不同。那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饮茶可以使人进入更 高的境界。通过饮茶来领悟人生,使精神境界升华到常人不可及之处。这一解释 则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另外一个提到茶道的人就是唐德宗年间的封演。 滕军,女,1982年日语专业毕业,1994年任日本茶道千家驻北京讲师。1996年任北京大学日语系讲师。1997年至今任该校 日语系副教授。 摘自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摘自饮茶歌送郑容他在作品中阐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 二十四事,以都笼贮之。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这里面 的“茶道”就容易理解得多了,是指种茶的方法、

15、制茶的方法、经营茶的方法和 饮茶的方法。“茶道大行”就可以理解是茶业在这个时期广受人们的喜爱,发展 迅速。皎然对“茶道”理解要比封演的更贴近中国茶道,封演所讲的“茶道”不是 茶道而是茶事。皎然的“茶道”在思想上追求灵魂的净化,超凡脱俗,志存物外, 使饮茶者达到一种羽化成仙的更高思想境界。这就是中国“茶道”2. 日本的“茶道”说到日本“茶道”的含义,历史上则有四位学者对其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一是谷川徹山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同时指 出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地将艺术行为与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隔开。二是日本佛教学者、禅思想家久松真一将“茶道”定义为:茶道文化是以吃 茶为契机的

16、综合文化体系。包括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茶 道文化的内核是禅。茶道使禅与庶民生活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禅文化。三是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校长熊仓功夫博士将“茶道”定义为:茶道是一种室 内艺能。这种艺能的目的不在于表演,而是通过修炼陶冶情操,完美人格。四是中日茶文化协会副会长仓泽行洋教授给“茶道”下了两个定义:一个是 以点茶吃茶为机缘的深化、高扬心境之路:一个是以被深化、高扬了的心境为出 发点的点茶吃茶之路。这个定义比较难理解,简单言之就是:茶道就是茶至心之 路,同时也是心至茶之路。这些就是日本学者给出针对“茶道”的不同角度的解释。不难看出这四个定 义分别是从美学、宗教、历史和哲学四个角度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