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2699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6.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行为。这种家长式的焦虑非常可笑,就像劝阻孩子不要碰一块蛋糕一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块蛋糕里面长满了毒素。而事实证明,已经有无数人在吃过那块“蛋糕”之后是安然无恙的,再用夸张的词汇去形容它的不堪就是说谎了。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中小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是他们的自由,家长们无权干涉B.尽管三国演义中有不合适的东西,但不妨碍孩子们阅读C.事实证明,三国演义是我国艺术文萃,任何人不得歪曲D.通过损害文著内容来反对孩子读三国演义做法实不可取7.画者练就一双画眼

2、。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8.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

3、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影响城市化进程B.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C.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城市需与周边农村和谐发展D.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价值日益凸显9.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

4、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10.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许多社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小事不能自理,需要社会特殊照顾。目前,社会对一些独居老人的关照仍显欠缺。逢年过节,虽然有关部门上门送粮油、衣物、金钱等进行慰问,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关心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得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一些传统的养老院、

5、敬老院、社区互助会等更加适合空巢老人欢度晚年的场所,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还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加强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越来越多的老人晚年生活得丰富多彩。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空巢老人的出现并非仅来自于老龄化B.社区是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最佳途径C.在解决空巢问题时子女应发挥更大作用D.空巢老人需要生活与精神上的多方帮助11.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

6、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1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3.关于我国的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印度B.外事交往时

7、,在最隆重的场合,我国男同志一般着深色西装C.目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70多个D.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是陈毅14.( )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A.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C.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防部、中央军事委员会15.“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下列对于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B.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

8、百分点C.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贫困人口显著减少D.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1.【答案】C。解析:题干图形之间的差异在于小图形的位置,对比分析发现,从第一个图形开始,黑点每次顺时针移动2格、三角形每次顺时针移动3格,3个小圆圈的位置不变,按照这种规律,下一个图形应是C。2.【答案】A。解析:题干图形的曲线数依次是1、2、3、4,选项中只有图形A有5条曲线。3.【答案】B。解析:题干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考虑其对称轴方向,依次是竖直方向、倾斜45、水平方向、倾斜135,则下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应是竖直方向,选项中只有B有竖直对称轴。4.【答案】D。解析:思路

9、一,给出的六个图形均由多个部分组成,且各个图形中有相同的构成元素。根据图形种类数与图形部分数无法对其分类,由此考虑同种构成元素的个数。中都含有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图形,中都含有6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图形。思路二,均为轴对称图形,均不是轴对称图形。5.【答案】B。解析:六个图形都由简单的直线条组成,分析得出图形的内部直线数为3,图形的内部直线数为4。6.【答案】D。解析:文段围绕“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展开。首句提出观点,即“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不对的”,接下来内容具体说明此观点。选项A将三国演义扩大为各种书,排除。选项B“不合适的东西”无中生有,排除。选项C家长们对三国演义的歪曲是为了

10、劝阻孩子们读三国演义,故文段强调的不是“不得歪曲”,而是“不应以歪曲的做法反对读三国演义”。故本题答案选D。7.【答案】D。解析:文段讲的是:画家有着一双画眼,能捕捉到许多美的画面,并沉醉在享受美感的快乐之中。这些快乐感慢慢地在心中积淀,并逐渐形成了一幅幅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画面,而这些在画家心底里形成的新的画才是真正的画。可见文段意在说明艺术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形象,是虚构的,用心看到的形象。故本题答案选D。8.【答案】C。解析:文段先提出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无止境地侵蚀农村,接着以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农村的价值,最后提出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和谐与否是考察城市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文段尾句

11、为主旨句,C项表述与此相符,为正确选项。9.【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10.【答案】D。解析:文段前半部分指出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这显然是不到位的;后半部分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即不仅要在物质上也要在精神上对空巢老人进行帮助。故本题答案为D。11.【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然后表明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人关注生远胜于死。最后一句从侧面点明,人们表面上关注死,实质上是对生的进一步关注。即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以生为旨归的。本题答案为C。

12、12.【答案】A。解析: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的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正确选项为A。13.【答案】C。解析: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在最隆重的场合,我国男同志一般着深色中山装;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是周恩来。14.【答案】A。解析:国防动员法第9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实施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议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本题答案为A。15.【答案】B。解析:“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故B项当选,A、C、D三项都属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