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6977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目 录摘 要2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设计原则及依据2第一节 设计原则2第二节 设计依据2第三章 中央空调系统3第一节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3第二节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4第三节 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4第四章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8第一节 系统构成8第二节 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8第三节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9一、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9二、控制部分设计9第四节 测点一览表11第五章 新风系统监控设计11第一节 系统功能及组成11一、系统功能11二、系统组成12第二节 主要设备及选择12致谢13参考文献13附录13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

2、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宾馆、办公楼等这类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达到经济节能,环保,节约空间,个性化,简化管理,提升档次,投资方便等优点,是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统一的管理,良好的舒适度,高档的品位,广阔的利用空间一定能使用户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而统一供冷供暖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大部分能量,环保的特质也会让用户感到特别满意。 第一章 工程概况本建筑为一商贸综合楼,共10层,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主要功能有餐饮、客房、办公室等。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餐饮、客房、办公室等的多联机空调设计;空

3、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第二章 设计原则及依据第一节 设计原则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制造产品的

4、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第二节 设计依据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第三章 中央空调系统第一节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有主机和末段系统。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

5、空气系统 、全水系统 、空气-水系统 、冷剂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和半集中式。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 、混合式(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 风柜 风机盘管等等.制冷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的热量。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由制冷压缩机系统、冷媒(冷冻和冷热)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组成。制冷压缩机

6、组通过压缩机将空调制冷剂(冷媒介质如R134a、R22等)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冷冻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发器盘管中与冷媒进行间接热交换,这样原来的常温水就变成了低温冷冻水,冷冻水被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吸收盘管周围的空气热量,产生的低温空气由盘管风机吹送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冷媒在蒸发器中被充分压缩并伴随热量吸收过程完成后,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复常压状态,以便冷媒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其释放的热量正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带走。冷却循环水系统将常温水通过冷却水泵泵入冷凝器热交换盘管后,再将这已变热的冷却水送到冷却塔上,由冷却塔对其进行自然冷却或通过冷却塔风机对

7、其进行喷淋式强迫风冷,与大气之间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冷却水变回常温,以便再循环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热时,中央空调系统仅需要通过冷热水泵(在夏季称为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汽热交换器的盘管,通过与蒸汽的充分热交换后再将热水送到各楼层的风机盘管中,即可实现向用户提供供暖热风。一、制冷基本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

8、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蒸汽,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

9、、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中央空调有很多形式,较为常见的有:风管式机组、冷(热)水机组、变频一拖多机组。第二节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符合信息时代的技术要求,整体系统完全采用网络化结构。系统可独立工作,在网络故障的情况下,可临时在系统本机内存储数据。系统完全网络化,通过内部IP和地址解析,可以跨地区监控;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使用RS485或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简单。内建 WEB管理网页,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特定软件。只要有网页浏览功能,通过授权就可管理、浏览任意地区的监控内容;第三节 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一、 冷负荷构成

10、及计算原理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具体计算见附录1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LQ1=FK(tl n - tn) W (4.1)式中:LQ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可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构造,表16(a)或表16(b)1中查取;tn室内计算温度,; tl n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类型分别在表17(a)表17(g)1中查取必须指出:(4.1)式中的各围护结构的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

11、为依据计算出来的,因此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tl n =( tl n + td) ka kp (4.2)式中: td地区修正系数,见表18(a)及表18(b)1; ka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见表1-91; kp不同外表面的颜色系数修正系数,见表1-101;2) 内墙,楼板等室内传热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瞬时冷负荷,可按如下传热公式计算: LQ2=FK(tl s - tn) W (4.3)式中: F内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 K内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 mk) ;tn 夏季

12、空调房间室内设计温度,;tl s 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 。 tl s按下式计算 tl s = t + tl s (4.4)式中:t 夏季空调房间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tl s 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与夏季空调房间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当相邻散热量很少(如走廊)时, tl s 取3 ,;当相邻散热量在23116 W /m2时, tl s取5 。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变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3=FK(tl tn) W (4.5)式中:F外玻璃窗面积,m; K玻璃的传热系数,W /( mk) ; 本设计单层玻璃K=6.26 W

13、 /( mk) ; tl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见表1-131;tn室内设计温度, 。不同地点对t l按下式修正:t l=t l+ t d (4.6)式中:t d地区修正系数, ,见表1-141。2、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LQ4=FC ZD j.max CLQ W (4.7)式中:F玻璃窗的净面积,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a, 本设计单层钢窗Ca=0.85; C Z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C Z=CsCn ;其中,Cs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由表1-161查得,6mm厚吸热玻璃Cs =0.89;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表1-171查得,中间色活动百叶帘Cn =0.6;D j.max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m,由表1-181查得; CLQ 冷负荷系数,由表1-19(a)表1-19(b)1查得。3、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Q7=Qq+QCLQ W (4.8)式中:Q7设备和用具实际的显热形成的冷负荷,W;Qq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如果空调系统不连续运行,则CLQ1.0。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按下式计算1)电动设备当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