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697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3)参考答案1、C(A、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ng” ;B项中“克扣”中的“克”读k,“女娲”的“娲”应读“w”,D项中“生肖”中的“肖”读xio,“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2、C(“桥礅”的“礅”应为“墩”, “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 “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瞑顽不化”应为“冥顽不化”、“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集掖成裘”应为“集腋成裘”“问侯”为“问候”“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膨涨”中的“涨”应为“胀”)3、C“氛围”和“气氛”意义相近,但前者常跟“环境”搭配。“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

2、。“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根据句子语境,重在“得”,应选“一举两得”。再看第一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薄为谁绿”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后者出自哀江头。它们都是“以乐景写哀情”。因此,这道题实质上还是考查正确使用词语。4、B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C“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贬义。D“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3、教为可耻。把它用于“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是不合适的。)5、A项“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B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D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6、(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1)颔联具体

4、写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概括起来,是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具体写的是,西南三峰并列着,只能见到一半,而另一半似乎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概括起来,是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颔联反映了六朝繁华不再;颈联反映江水永流,自然永恒。作者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抒发了人事沧桑之感。(2)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作者以浮云蔽日为喻,写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写包括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使人愁”,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是愁产

5、生的原因。【简评】虽然有人说江苏省省会南京古称金陵,这道题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该诗影响面比较宽,曾在小学生古诗文读本上出现过,曾在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经常在高三迎考复习资料上碰到(如江苏教育出版社高考零距离(精练本)第296页就有该诗的命题),其中第2小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高考命题几乎一样),所以考的价值不大,容易给广大高三师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回到课本不断炒饭、猜题押题)。附名家(袁行霈)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

6、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

7、,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

8、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7、(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8、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9、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10、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