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6745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个实词的解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 6爱而不见 , 搔首踯躅(隐

2、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

3、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

4、:“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译: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你的兵力是敌人的五倍就要主动攻击敌人;是敌人两倍就要分割敌军,各个击破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武退秦师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5、译: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译: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愚公移山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现在保存着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译:这没有什么困难的,我另外准备了一份奏章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活版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齐桓晋文之事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伶官传序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

6、“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劝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秦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信陵君窃符救赵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

7、窃符救赵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

8、,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10、朝cho1朝服衣冠(zh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11、曾1曾不能毁山

9、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ng)。12、乘ch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ng四)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

10、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

11、、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

12、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

13、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推导提示:“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18、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5

14、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12道义(道德和正义)推导提示:“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