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266852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B.公欣然曰(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

2、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4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2. 阅读材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

3、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_ 善:_ 援:_弗若:_ 之:_ 然:_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_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书画_ 一日曝书画_ 古人云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

4、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4.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_。2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5翻译下列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病心:心口痛。颦:皱眉头。里:乡里。挈(qi):带领。去:躲开,避开。颦美:皱着眉头美。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漂亮)B.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C.挈妻子而去之走(跑)D.彼知颦美(她,指丑人)2东施也捂着心口在村中走是因为_。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句话的意思是()A.(她)看到

6、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美。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4东施效颦之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请用“”标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A正面描写B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_)北饮大泽。(_)弃其杖(_)未至(_)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_3夸父

7、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_4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_5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_7. 阅读与理解。徐湛之出行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注释:徐湛之,人名。1翻译加点的句子。_2说说徐湛之是怎样一个人?_8. 阅读短文。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_)弃而还走(_)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3这

8、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9.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 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10. 文言文阅读

9、。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少孺子:年轻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黄雀延颈(_) 乃罢其兵(_)2翻译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

10、其后也;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_。3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_4解释句中画线词。(1)欲取蝉(_) (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_)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乃: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3. 文言文阅读。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于:在曾:却仿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