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工作总结3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6587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名工作总结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名工作总结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名工作总结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名工作总结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名工作总结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名工作总结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名工作总结3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地名工作总结3篇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 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 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 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 管理职能作用(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 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 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 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 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开展

2、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 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 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 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 年部分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 形成调研报告。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 服务成效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 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 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 加

3、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任务。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 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地 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 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 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2. 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 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 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 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 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 进行了初审,提出了

4、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 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 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名道路27条、小区 34个、建筑物9个、桥梁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 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3. 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 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 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 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工作评估契机,发 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4. 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区 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

5、在会同有关部门 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 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 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 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 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 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 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处理和名称注 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 府审批。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1. 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 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 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

6、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 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 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 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民政局同志 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 划的执行力度。2. 全力完成县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 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 各县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 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 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 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 审意见又作了修

7、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 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 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1. 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 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 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 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 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 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 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 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 标志设置成果。2.

8、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 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 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 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 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 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 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 成制作、安装。数地名取得新进展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 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 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 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

9、时录入地名数据 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 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 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 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 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 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 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 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 用。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 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 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 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地名软件。地

10、名服务形式多样化1. 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 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 各县、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 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 余份。2. 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 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 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 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 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

11、,镇海启 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3. 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 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 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 服务大众。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 地区平安和谐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 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 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 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 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

12、, 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 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 置工作。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 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 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 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 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 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 “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

13、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 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 好界线联检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 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 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 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 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 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按照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 下工作。一、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1. 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 会稳定

14、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 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 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 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 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2. 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 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 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 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3. 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

15、强对辖 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 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 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1. 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 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 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水平。认真撰写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文章, 各县至少要有一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承担 些,参加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 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 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 民

16、政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 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各地要积极参与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交流平台的工 作信息、理论探讨等交流活动。2. 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 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 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 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 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 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 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 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3. 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 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 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 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