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5:诗歌客观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26540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优5:诗歌客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培优5:诗歌客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培优5:诗歌客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培优5:诗歌客观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培优5:诗歌客观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优5:诗歌客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优5:诗歌客观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优5诗歌鉴赏之客观题、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1选择题(3分)选项设置: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_2、主观题(4-8分)归纳概括题、作用题、炼字(赏析题、对比鉴赏题3、阅读延伸题(10分)内容型、风格型、形象型、对比型、意境型三、客观题主要考点梳理错误一:更换表述对象(张冠李戴、范围变化)错误二:更换动作行为(结果、方式、主被动)错误三:更换时间地点错误四:无中生有错误五:因果关系不当(因果倒置、强加因果)错误六:词语翻译、手法有误错误七:立意拔高或贬低 四、自招题示例一二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移家虽

2、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1 )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异曲同工之妙。B、颔联描写篱边菊花尚未开放的景象,间接表现了陆羽不俗的品格。C、尾联用西邻不满的叙述,从侧面烘托出了陆羽寄情于山水的情致。D、全诗平实、清逸,表现出作者对友人陆羽的一种深厚感情。2、颈联中“欲去”还“问”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入衡山范成大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注散诞:

3、逍遥自在。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丨分)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 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 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五、各地金题精讲 题一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也无高卑志当坚,

4、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j u ji :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I d):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题二山居 徐玑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下列对本

5、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联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垂柳依依,劲竹青翠,繁花掩映,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 中一池春水。B 第二联写出山居生活的意外之乐:开门时可能会惊起檐下的燕子,取水时或许会捞起池 塘中的鱼儿。C第三联写因为地处偏僻,春天来时依旧静寂,居住在山中的人闲来无事,感觉季节的更 替尤为迟缓。D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全诗疏淡有致,诗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题三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

6、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题四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B .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C.颈

7、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好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D .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题五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 唐中宗时, 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 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 所写。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 逐至峰州。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C.第三句承上启

8、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题六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朱蕤(ru 1):红色的花。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点明兰若生长的季节,用“芊蔚”与“青青”两个词形容枝叶的茂盛。B 三四句中“空”与“冒”相对,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花色。C.五六句中“白日晚”“秋风生”写出了季节变化特点,白昼

9、渐短,秋风渐起。D 末尾用反问句“芳意竟何成? ”感叹兰若如此秀美,到头来也只是随风凋落。题七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流莺:不知所往、 飞落无依的黄莺。凤城:这里借指长安。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漂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 时。B 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却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 节。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漂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

10、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 身的地方。D 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题八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乌江亭”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乌江亭”是指旧传项羽自刎之处。B 首句之意是指胜败乃兵家常事,其中“期”字是“预期”的意思。C.次句赞扬了项羽羞愤自刎是真正的男子汉。D 三四句表现了对项羽兵败身亡的惋惜,隐含了 “败不馁”的道理。题九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题十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光寒、夜已深,萧萧疏竹、 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

12、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B 诗人月夜倚柱看自然之景,听天籁之声,尽享自然之静美,陶醉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C.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露坠声、泉水声、鸟鸣声,以有声写无声,突出所处环境的空 旷寂寞。D .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诗人谪居中的孤寂情怀。 课后自测练习题一鸟鸣涧 王维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

13、 李白秋浦歌 ) 刘禹锡途中早发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题二阙题刘 眘 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 .“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 “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 “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题三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

14、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 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D 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题四耘田鼓 注 可朋(后蜀)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头鼓”就是耘田鼓, “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B 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D 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题五闻笛 (唐)张巡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注:张巡:“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阳,后战死。岧峣(tiy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