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6435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并能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在地图上填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阅读地图学生能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各个角度说明中国疆域之大。通过与日本、蒙古国家的海陆位置比较以及对中国辽阔疆域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陆兼备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

2、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性2.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三、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2014索契冬奥会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的照片(1)这是什么场景?出示1998-2014中国历届冬奥会成绩表(2)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当我们祖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时我们会骄傲自豪。因为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而爱母亲,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从今天开

3、始,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地理的有关知识。生:冬奥会运动员获得奖牌。中国逐渐强大激发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活动一:我会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投影显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任务1:请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并据图说出依据。如学生回答不好教师可作如下指导:(1)在投影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投影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5)说出我国位

4、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何。小结: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在课伊始,尝试让学生自主完成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最后教师小结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描述地理位置的一种思维、一种方法。活动二:我能证明“中国疆域之大”任务2:中国有辽阔的疆域,你能找到哪些证据证明?请同学们从陆地

5、面积、领土四至、陆上邻国、辽阔海域等方面收集证据。温馨提示:参考课本P2-4页的文字和地图,地图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找证据的任务。这环节设置四方面的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灵活选择链接给予补充。)链接1:世界主要国家陆地面积比较链接2:我国领土四至以及中国南北、东西地区的景观、时区的明显差异图片,从而突出中国南北、东西跨度之大链接3:中国的邻国要求:(1)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14个陆上邻国。(2)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与我国隔海相望6个国家。链接4:广阔的海域设问:在图上描出我国的陆上疆界与海岸线。看图找出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主要岛屿? 教师补充:我国有2万千米的陆

6、上疆界,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二者之和接近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4万千米)。学生完成活动任务2: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寻找一个证据,并推举发言人。观察链接1,知道中国陆地面积与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领土辽阔的国家之一。观察链接2,知道我国东西时差相差大,冬季南北温差大,这都是我国领土辽阔的结果。根据链接3,学生填图。感受中国众多的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体会中国疆域辽阔。根据链接4,学生在图上描出我国的陆上疆界与海岸线。并在图上填出我国主要岛屿与东部濒临的海域。知道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从而增强学生树立海洋国土意识。设置 “我能证明中国疆域之大

7、”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国的陆地面积、领土四至、广阔的海域、中国的邻国等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国疆域之大,情境设置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字、图片、地图中获取有关信息。并为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好铺垫。活动三:我会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任务3: 分析中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1)日本、蒙古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2)在海陆位置方面,中国、日本、蒙古有什么不同?(3)和蒙古、日本相比,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可补充以下阅读材料:蒙古深居内陆,难以受到海洋影响,气候干旱;另外也一定程度限制了该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是岛国

8、,四面临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国家的对外发展。教师提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临海气候降水农业 临海优良港湾海洋事业和其他国家海上交往邻陆有利于与其他国家陆路交往和合作中国是海陆皆备的国家,日本是岛国,蒙古是内陆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3)海洋事业:海岸线簪,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4)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

9、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分析中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对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将这一问题分解为三个小问题,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分析中国海陆皆备的地理位置提供思维的材料,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作为铺垫。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非常强调对学习方法的领悟,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为这将对学生今后迁移学习某一类问题都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课堂小结请学生将留白的板书补充完整。教师总结提升: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我们国家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我们也希望凭借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我们国家未来更加繁荣富强。学生补充留白的板书。通

10、过留白的板书,让学生来总结。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了解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课堂整体设计能做到“学生有效参与”为宗旨,能让学生始终在自主学习、有效参与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2)本课以问题为核心,用三个层层相关,相互递进的问题贯穿整堂课。这三个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设计,提在教材的关键处,又有探究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3

11、)本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对学习方法的领悟,而且注重地理规律的归纳提升,让学生学到的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不足之处(1)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既符合学情,也具有探索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活动的效果较好。但可惜的是一节课中没有一个生成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应、解决问题的较低层面,我们应该要追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同时生成提出更多的新问题!(2)今后对创设情境、课堂活动等环节不应只是达到让学生宽松、兴奋地学习,更要紧紧围绕课标和教材,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避免冲淡教学的重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