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26254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规范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电子产品总装工艺标准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展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 基本要求图1 整机构造树状图1.1整机装配的 基本顺序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 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1.2整机装配的 基本要求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 基本要求如下:1整机装

2、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构造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到达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防止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外表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展。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

3、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展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2.1流水线与流水节拍装配流水线就是把一部整机的装连、调试等工作划分成假设干简单操作,每一个装配工人完成指定操作。在划分时要注意到每人操作所用的时间应相等,这个时间称为流水的节拍。装配的设备在流水线上移动的方式有好多种。有的是把装配的底座放在小车上,由装配工人沿轨道推进,这种方式的时间限制不很严格。有的是利用传送带来运送设备,装配工人把设备从传送带上取下,按规定完成装连后再放到传

4、送带上,进展下一个操作。由于传送带是连续运转的,所以这种方式的时间限制很严格。传送带的运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歇运动即定时运动,另一种是连续均匀运动。每个装配工人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时间拍节进展。完成一部整机所需的操作和工位工序的划分,要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日产量或班产量来确定。2.2流水线的工作方式目前,电视机、收录机的生产,大都有整机装配流水线和印制电路板插焊流水线。其流水节拍的形式,分自由节拍形式和强制节拍形式两种。下面以印制电路板插焊流水线为例加以阐述。1自由节拍形式自由节拍形式分手工操作和半自动化操作两种类型。手工操作时,装配工人按规定插件,剪掉多余的引线,然后在流水线上传递。

5、半自动化操作时,生产线上配备着具有铲头功能的插件台,每个装配工人独用一台。整块线路板上元件的插装工作完成后,通过传送带送到波峰焊接机上。这种流水线方式的时间安排对比灵活,但生产效率低。2强制节拍形式采用强制节拍形式时,插件板在流水线上连续运行,每个操作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要求插装的元器件、零件准确无误地插到印制板上。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选择分配每个工位的工作量时应留有适当的余地,以便既保证一定的劳动生产率,又保证产品质量。这种流水线方式的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可减少过失,提高工效。3整机装配的工艺流程电子产品装配的工序因设备的种类、规模不同,其构成也有所不同,但 基本

6、工序并没有什么变化。其过程大致可分为装配准备、装联、调试、检验、包装、入库或出厂等几个阶段,据此来制订出整机装配的最有效工序。一般整机装配工艺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图2 装配工艺流程图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设备条件、生产场地条件、生产批量、技术力量及操作工人技术水平等情况的不同,因此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工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展适当调整。例如,小批量生产可按工艺流程主要工序进展,假设大批量生产,则其装配工艺流程中的印制板装配、机座装配及线束加工等几个工序,可并列进展。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生产人数、装配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条件来编制最有利于现场指导的工序。3.1 整机装配中的接线工艺1接

7、线工艺要求导线的作用是用于电路中的信号和电能传输,接线是否合理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如果接线不符合工艺要求,轻则影响电路信号的传输质量,重则使整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整机毁坏。整机装配时接线应满足以下要求:1接线要整齐、美观,在电气性能许可的条件下减小布线面积。如对低频、低增益的同向接线尽量平行靠拢,分散的接线组成整齐的线扎。2接线的放置要可靠、稳固和安全。导线的连接、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要结实,连接线要避开锐利的棱角、毛边,避开高温元件,防止损坏导线绝缘层。传输信号的连接线要用屏蔽线导线,避开高频和漏磁场强度大的元器件,减少外界干扰。电源线和高电压线连接一定要可靠、不可受力。3接线的固定可以使

8、用金属、塑料的固定卡或搭扣,单根导线不多的线束可用胶粘剂进展固定。2接线工艺1配线配线是根据接线表要求准备导线的过程。配线时需考虑导线的工作电流、线路的工作电压、信号电平和工作频率等因素。2布线原则整机内电路之间连接线的布置情况,与整机电性能的优劣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注意连接线的走向。布线原则如下:为减小导线间相互干扰,不同用途、不同电位的导线不要扎在一起,要相隔一定距离,或走线相互垂直穿插。例如,输人与输出信号线、低电平与高电平的信号线、交流电源线与滤波后的直流馈电线等。连接线要尽量短,使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减至最小,尽量减小或防止产生导线间的相互干扰和寄生藕合。高频、高压的连接线更要注意此问题

9、。从线扎中引出分支接线到元器件的接点时,线扎应防止在密集的元器件之间强行通过。线扎在机内分布的位置应有利于分线均匀。与高频无直接连接关系的线扎要远离高频回路,不要紧靠回路线圈,防止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电路的接地线要妥善处理。接地线应短而粗,地线按照就近接地原则,防止采用公共地线,防止通过公共地线产生寄生耦合干扰。3布线方法为保证导线连接结实,美观,水平导线布设尽量紧贴底板,竖直方向的导线可沿框边四角布设。导线弯曲时保持其自然过渡状态。线扎每隔2030cm以及在接线的始端、终端、转弯、分叉、抽头等部位要用线夹固定。交流电源线、流过高频电流的导线,应远离印制电路底板,可把导线支撑在塑料支柱上架空布

10、线,以减小元器件之间的耦合干扰。一般交流电源线采用绞合布线。3.2 整机装配中的机械安装工艺要求整机装配的机械安装工艺要求在工艺设计文件、工艺规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它是指进展机械安装操作中应遵循的最 基本要求。其 基本要求如下: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工艺规程操作,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2交给该工序的所有材料和零部件均应经检验合格前方可进展安装,安装前应检查其外观、外表有无伤痕,涂敷有无损坏。3安装时机械安装件的安装位置要正,方向要对,不歪斜。4安装中的机械活动局部,如控制器、开关等,必须保证其动作平滑自如,不能有阻滞现象。5当安装处是金属面时,应采用钢垫圈,以减小连接件外表的压强。仅用单一螺母固

11、定的部件,应加装止动垫圈或内齿垫圈防止松动。6用紧固件安装接地焊片时,要去掉安装位置上的涂漆层和氧化层,保证接触良好。7机械零部件在安装过程中不允许产生裂纹、凹陷、压伤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其它损伤。8工作于高频率、大功率状态的器件,用紧固件安装时,不许有尖端毛刺,以防尖端放电。9安装时勿将异物掉人机内,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清理紧固件、焊锡渣、导线头以及元件、工具等异物。10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整机面板、机壳或后盖的外观保护,防止出现划伤、破裂等现象。3.3 整机装配中的面板、机壳装配面板用于安装电子产品的操纵和控制元器件、显示器件,又是重要的外观装饰部件。而机壳构成了产品的骨架主体,也决定

12、了产品的外观造型,同时起着保护安装其他部件的作用。目前,电子产品的面板、机壳已向全塑型开展。1面板、机壳的装配要求1但凡面板、机壳接触的工作台面,均应放置塑料泡沫或橡胶垫,防止装配过程中划伤其外表。搬运面板、机壳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碰压。2为了保证面板、机壳外表的整洁,不能任意撕下其外表的保护膜,保护膜也可以防止装配过程中产生擦痕。3面板、机壳间插入、嵌装处应完全吻合与密封。4面板上各零部件(操纵和控制元器件、显示器件、接插部件等)应紧固无松动,而其可动局部(控制盒盖、调谐钮等)的操作应灵活、可靠。2面板、机壳的装配工艺1面板、机壳内部预留有各种台阶及成形孔,用来安装印制电路板、扬声器、显像管

13、、变压器等其他部件。装配时应执行先里后外、先小后大的程序。2面板、机壳上使用自攻螺钉时,螺钉尺寸要适宜,防止面板、机壳被穿透或开裂。手动或机动旋具应与工件垂直,钮力矩大小适中。3应按要求将商标、装饰件等贴在指定位置,并端正、结实。4机框、机壳合拢时,除卡扣嵌装外,用自动螺钉紧固时,应垂直无偏斜、松动。4散热器的装配在电流流过元器件时要产生热量,特别是一些大功率元器件如变压器、大功率晶体管、大规模和功放型集成电路等产生的热量很多,这将使整机温度上升。为确保整机的正常运行,必须对这些部件采取一定的散热措施。散热的方法有自然散热和强迫通风散热两种。自然散热是指利用发热件或整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传导、

14、对流及辐射进展散热。强迫通风散热是利用风机进展鼓风或抽风,以提高整机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到达散热的目的。例如,计算机中CPU上安装高速风扇,大功率晶体管加装散热器等。下面只简单介绍晶体管散热器的装配工艺。4.1常见的晶体管散热器常见的晶体管散热器如图3所示,它一般是使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铜、铝及合金按照一定的形状加工而成。现在铝型材散热器已标准化,使用时可参阅有关手册。图3 常见的晶体管散热器4.2散热器的装配要求晶体管与散热器之间的紧固件要拧紧,且保证螺钉扭力一致,使晶体管外壳紧贴散热器。需在晶体管与散热器之间垫绝缘片时,须采用低热阻材料,如硅脂、薄云母片或聚脂薄膜等。为提高散热效果,尽可能不用在

15、管壳下垫绝缘片的方法,而采取在散热器与机架、印制电路板之间绝缘的方法。安装一只晶体管时,其安装孔应设在散热器基面的中心,如安装两只或三只以上时,其安装孔的位置应设定在基面中心线均等位置上。大批量组装晶体管与散热器时,应使用装配模具。将螺母、散热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垫片和螺钉依次放人模具内,使用旋具将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紧固在散热器上,不能松动。5紧固件的装配在整机装配中,用来使零部件、元器件固定、定位的零件称为紧固零件,简称紧固件。常用的紧固件有螺钉、螺母、螺栓、螺柱、自攻螺钉、垫圈和铆钉等。5.1螺钉的选用十字槽螺钉外形美观,紧固强度高,有利于采用自动化装配。面板上尽量少用螺钉,必要时可采用半沉头或沉头螺钉,以保持平面整齐。当要求构造紧凑、连接强度高、外形平滑时,应尽量采用内六角螺钉或螺栓。如果安装部位是易碎零件如瓷件、胶木件等或是较软材料如铝件、塑料件等时应使用大平垫圈。连接件中被拧入件是较软材料如铝件、塑料件等或是金属薄板时,可采用自攻螺钉。5.2拧紧方法装配螺钉组时,应按顺序分步逐渐拧紧,以免发生构造件变形。拧紧长方形工件的螺钉组时,应从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