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6054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经济学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1需求的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构成要素: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2供给的含义: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3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考点二: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因素(红色为相同因素,但影响不同)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产品

2、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替代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互补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2、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生产成本。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

3、及国家政策等。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1、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类别含义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2、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类别含义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

4、的关系。供给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现实的供求十分活跃,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2、均衡价格模型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含义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

5、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影响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后果出现严重排队现象。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走后门现象。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适用范围严重影响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实行。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6、。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类型含义适用点弹性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Ed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需求量会随替代品价格变动同方向变动。Eij1,供给富有弹性;Es1,供给缺乏弹性;Es=1,供给单位弹性;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首要因

7、素。短期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在较长时间内,弹性一般比较大。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考点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2、效用的定义: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没有客观标准。3、效用理论:1)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2)序数效用论:无法知道

8、效用的绝对数字,但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两种理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4、边际效用理论: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总效用函数: TU=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MU=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考点二: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1、消费者偏好假设:完备性(准确表达偏好)、可传递

9、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2、特征:离原点越远偏好越高;任何两条不相交;从左向右倾斜、凸向原点。3、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4、预算约束。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考点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2、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考点四: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效应1、收入效应:指在名

10、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考点一:企业形成的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提出)考点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1、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3、边际产量

11、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4、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5、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到达最大值。6、规模报酬: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考点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1、成本含义机会成本是

12、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丧失的最高收入)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 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2、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C=b+f(q)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