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59657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行及天净沙秋思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行导学提纲基础达标1、山行的作者是 , 代诗人,字 ,山行的意思是 2、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 和 的统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绝句从形式上(根据句数)有着 和 之分;律诗(根据每句字数) 主要分五律和七律两种。绝句全诗共 句;律诗分四联,头两句叫 ,三四句叫 ,五六句叫 , 七八句叫 。中间两联要求 。整体感知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2、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认为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 ”或“我认为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 ”句式说话。3、你能给这首诗歌重新拟一个标题吗?重点突破阅读山行1、 解释重点

2、词语坐:2、请赏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迁移拓展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好峰随处改”一句的意思(意境)与流传很广的另一首宋诗中的两句很相似,请写出这两句诗来。 2、最后两句比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更耐人寻味。试说说它们的异同。积 累 卡 片 学 有 一 得 渔家傲苏幕遮比较阅读导学提纲基础达标1、给画线字注音 千嶂( ) 燕( )然未勒( ) 旅思( ) 黯( )乡魂 人不寐( )2、读一读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3、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特殊的诗歌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词一般都分

4、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据以上内容填空: 渔家傲、苏幕遮的作者是 ,字 , 朝的 家 家, 世称“范文正公”。3、词语解释(1)塞下:之地,这里指。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千嶂:的山峰;崇山峻岭。 (5)燕然未勒:指未平,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 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羌管:即,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悠悠:形容声音。 (8)寐:,不寐就是。整体感知(先个人结合

5、注释完成填空练习,然后交流讨论)(一)阅读渔家傲, 问题探究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二)阅读苏幕遮, 问题探究 1、通读全词,上阕写的是什么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2、再读全词,下阕抒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哪几个字可以表达出? 3、“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含义是什么?表达情感上特点是什么? 4、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 (三)请写出两首词的区别 重点突破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6、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迁移拓展御街行 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

7、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与苏幕遮中的哪句意境相似? 2、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积 累 卡 片 学 有 一 得 天净沙 秋思导学提纲基础达标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曲的_。2、天净沙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3、读一读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

8、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整体感知(学法提示:集中注意力,独立完成)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9、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4、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重点突破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赏析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迁移拓展秋 词 秋 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_。2、赏析诗中的“排”“引”二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积 累 卡 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