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25953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

2、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3、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5、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6、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基础知识 、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 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为生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故不为苟得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乞人不屑也 万

7、钟于我何加焉 妻妾之奉 、解释下列多义词: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舍鱼而取熊掌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呼尔而与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得遍观群书。 、选出

8、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填空: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