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5732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篇文言文背诵材料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材料整理(一)诫子书【词句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之:结构助词,的行:操守、品德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才:增长才干志:立志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2、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去:离开,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何:怎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相关问题】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静”,“静以修身”“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夫学须静也”“静”是学习的前提。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非学无以广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备受穷卢,将复何及!” 关系:“静”是前提,它们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3.诸葛亮是如何进行劝谏的?开篇提出论点,层层深入,论证严

4、谨;双重否定句式,增强肯定语气;正反对比论证,鲜明突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观点;4.在诫子书里,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诸葛亮?严谨智慧,谆谆教诲,以身作则,对儿子抱以殷切期望的父亲。(二)狼【词句翻译】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屠户 止:仅,只。 缀:连接、紧跟。有个屠夫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惧,投以骨。以:把。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从:跟从。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复投之:复(以骨)投之。 而:然而。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得骨头的那只狼停下

5、了,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己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窘:处境困破,为难。 受:遭受。 敌:攻击。屠夫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乃:于是,就。 弛:解除、卸下。 持:拿。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前:上前。 耽耽:凶狠注视的样子。 向:朝着。两只

6、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犬:像狗似的。 久之:时间长了。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暴:突然。 毙:杀死。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正当。 洞:挖洞。 意:打算。 隧:从通道。屠夫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背后。

7、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尻:屁股。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股:大腿。 之:它,指狼。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也杀死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乃:才。 寐:睡觉。 盖:大概,原来是。 以:用来。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黠:狡猾。 而:(表转折)然而。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耳:罢了。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相关问题】1.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什么?遇狼-惧狼-御狼-毙狼-(作者)悟狼。2

8、.狼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紧跟不舍。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在气势上压倒屠户。狡诈:“径去”,表示没有犹豫;“犬坐”、“目似瞑,意暇甚”,表示装作悠闲的样子,想要屠户放松警惕;“洞其中”想要前后夹击,乘其不备。自作聪明,愚蠢:“目似瞑,意暇甚”,假装睡觉被杀死;“身已半入,只露尻尾”,顾此失彼,让屠夫从背后杀死。3.屠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镇定机智:“投以骨”、“复投之”,先扔骨头,稳住狼;“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占据有利地形;“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抓住有利时机杀死狼。果断勇敢:“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动

9、作快准狠,把狼杀死。除恶务尽:“又数刀毙之”,把两只狼都杀死,不留后患。警觉谨慎:“目似瞑,意暇甚”,不被狼的表象所迷惑;“转视积薪后”,不放松警惕。4.面对如此凶狠、贪婪、狡诈的狼,屠夫能够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屠夫:镇定机智(利用有利地势,抓住有利时机),勇敢果断(动作快准狠),警觉谨慎、除恶务尽。狼:虽然凶狠、贪婪、狡猾,但自作聪明,愚蠢。5.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寓意),给我们什么启示?寓意:对像狼一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将自取灭亡。人有狼

10、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屠户的心理活动,试以第一人称叙述。(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骨头已经没了,它们还跟着我,要前后夹击,我好害怕!不行,我要丢掉幻想,想想怎么办,主动出击,把狼杀死。(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好了(松了一口气),我现在不会腹背受敌,总算避免前后夹击的厄运,但是再这样躲让下去,总是难逃一劫,我好害怕!不行,要主动防御,才能有一线生机。(3)目似瞑,意暇甚。这狼不是要攻击我吗?现在

11、怎么把眼睛闭上休息,这么悠然自得呢?它想要做什么呢?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要趁这个机会,动手与它一搏。7.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狼假装睡觉想要迷惑屠夫的狡猾、凶恶、自作聪明,表达了作者对狼的嘲讽。(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屠夫杀狼时动作果断、快速、击中要害,体现了屠夫果断机智、敢于斗争,表达了作者对屠夫的赞美。(三)穿井得一人【词句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之:的 而:连词,表顺承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溉汲:打水浇田 居

12、:处于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常常要有一个人处于外面(专门做这件事)。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及:待,等到 穿:挖掘,开凿等到他们家挖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闻:知道、听说 而:连词,表顺承之:代词,指“挖井得到了一个人”这件事 者:的人有听说并且传播这件事的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古今异义,国都。道:讲述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之:代词,指“挖井挖到了一个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使宋君闻之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1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令:派 于:(引出对象,)向 对:应答,回答 使:使唤,这里指劳力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闻:见闻,消息 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若此:像这样 闻:知道,听说寻求的消息像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知道。【相关问题】1.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四)杞人忧天【词句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w :无,没有 寄:寄居 所寄:所+v=n废:停止,中止 食:吃饭 者:

14、定语后置的标志杞国有一个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的人。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之:的所忧:所字结构,所+v=n又有一个担忧他所担忧的事的人,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因:连词,于是,就 往:去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耳:罢了 亡w :无,没有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果:果真,当真 当:应当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