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5683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二五年十一月目 录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1(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1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提高12、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2、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34、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35、环境法制进一步强化46、环境管理技术能力有所增强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5、水环境污染仍较突出52、空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63、固体废物污染加重、生态破坏与农村环境问题凸现65、辐射环境安全形势严峻76、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薄弱(三)未来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1、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压力2、城镇化进程对环境的压力3、社会消费转型对环境的压力二、指导思想及目

2、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9(三)主要目标10三、主要任务1(一)以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严重区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111、优先保护饮用水源112、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1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2、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2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3(二)以电厂脱硫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131、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132、加快烟气脱硫、脱硝3、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4、控制粉尘污染1(三)以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为重点,强化固体废物管理51、重点抓好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12、加强电子电器废物资源化利用13、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水平16(四)以辐射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确保核与

3、辐射环境安全161、强化电磁辐射环境管理162、加强放射性污染防治13、完善核安全及应急管理16(五)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161、推进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1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17、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174、强化近海及海岸湿地生态保护15、加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8(六)以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转移8、全面实施环境保护规划182、分区制定产业准入制度9四、主要措施1(一)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9(二)加强法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强化环境监管11、加强环境保护法制12、完善综合决策机制21、强化环保责任考核机制214、创新环境

4、监管制度22(三)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加强环境科技创新22、创新环境经济政策222、大力发展环保产业233、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23(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24、健全环境管理体制24、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43、环境监察能力建设44、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5、环境信息能力建设25、环境预警应急体系建设27、环境宣教能力建设26(五)加大环保投入,落实六大重点工程261、区域污水处理及河道整治工程262、电厂脱硫工程26、固体废物处理工程2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275、放射性尾矿及放射性废物(源)处理工程26、环境预警应急工程27附表“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2附表2 国家和省级

5、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方案30附表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重点项目3附表 区域河道整治工程重点项目37附表5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规划40附表废旧电子电器综合处理中心建设规划40附表7生态建设工程规划41附表放射性尾矿处置场与放射性废物(源)库建设规划附表9 环境预警应急工程建设规划43 / “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阶段。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广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

6、成效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在109个省控断面中54.1%水质优良,个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提高我省环保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得到提高.2003年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开展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这是省部联合开展地方性环境保护规划的一次新的尝

7、试。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2年)已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城市群的环保规划立法,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00520年)即将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审议,从法律上把规划成果转变成为地方法规、政府的施政行为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必将有效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强化流域区域环境协调管理,我省积极牵头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工作机制,联合开展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探索跨省联防联治的环境保护模式。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了一批重大

8、环境问题的解决,有力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发展。2、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实施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两大重点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减缓并初步遏制了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良好.截至204年底,全省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为528万吨日,比“九五”期末增加3.7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重点流域区域和河涌整治取得成效,小东江、歧江河生态初步恢复,惠州西湖、肇庆星湖的水质有显著改善,珠江广州河段、淡水河、石马河、东莞运河、枫江、汾江河、天沙河污染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效。燃煤、燃油火电厂脱硫工作全面展开。电厂脱硫工作全面展开,目前

9、已有10家电厂的0台机组完成烟气脱硫,装机容量450多万千瓦,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5万吨;已建烟尘控制区5个,共3256.平方公里,烟尘排放总量2.1万吨,预计20年底可以达到“十五”计划目标;工业粉尘排放量39。4万吨,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已建成16座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量为15000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为万吨/年,占总产生量的90%以上。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建设和茂名粤西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3、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0年,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8。千公顷,其中有林地达到92

10、1.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4%,省级生态公益林为3449.8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9.。建成沿海防护林带797公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757公里,林木蓄积量达3。66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采石场整治复绿取得初步成效,共关闭采石场909个,复绿844个196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78个,总面积36。2万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7.3%,比“九五期末增加了2。,实现了“十五”目标;已建森林公园6处,总面积1386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1.生态创建活动进展良好,惠州、江门等城市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已建成珠海、中山、南澳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

11、区,5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镇、场),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17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镇。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92个,990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4、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强了环评工作的管理、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和重污染行业的环境管理,印发实施了广东省电镀、制浆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意见、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督管理的意见等。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积极推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制定了120家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了占全

12、省污染负荷0以上的5家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情况.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污染源排污情况的监督。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对33家污染严重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30家企业被评为清洁生产企业。、环境法制进一步强化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和修订了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纪委和省监察厅发布了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处罚的暂行规定,有力地促进依法管理环境事务,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环保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入。我省先后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

13、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清理整顿等环保专项行动。21年至204年的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全省共出动2。0万人次,检查企业5632家,其中立案532宗,结案19宗,处罚了个违法违规企业的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建设、违法排污企业,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6、环境管理技术能力有所增强“十五”期间,随着我省环保工作的加强,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环境管理技术能力与“九五”期末相比得到加强。21个地级以上市建成了12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全部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与香港合作建成了包括1个子站的珠江三角洲

14、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络;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达到28个,实现了饮用水源和大江大河水质月报.有19个地级以上市、8个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已纳入依照公务员管理系列。环境信息化建设进展加快,基本建成省环保信息网络.环境宣教、环境辐射监测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十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总体态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水环境污染仍较突出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200年我省废水排放总量5.亿吨,比“九五”期末增长21。1,CO排放总量9.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仍有64。3的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部分水体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有2。6%的江河断面水质为类和劣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低,2个地级以上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为6。8,个别城市水质达标率不到。珠江口、汕头港和湛江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较差,局部有恶化趋势,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较“九五”期间均有增加.2、空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由于能源消耗量的迅速增加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200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14.8万吨,比00年增加26。8.与“九五”期末相比,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上升,部分城市轻微污染天数增加,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