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25577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桩基施工方案(修改)(DOC 54页)(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桩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工程XX*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七年二月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X围61.1编制依据61.2编制X围62、工程概况62.1工程概况62.2主要工程内容72.3工程特点72.4控制工程及难点工程73、施工方案84.桩基溶洞处理方案95.溶洞处理措施105.1.片石粘土筑壁105.2.灌注水泥混合物115.3.钢护筒跟进115.3.1.单护筒跟进1215.3.2.双护筒跟进135.4.注浆165.4.1.注浆材料175.4.2.注浆设备185.4.3.注浆处理分类185.4.4.注浆方法195.4.5.注浆结束标准205.4.6.注浆施工步骤及施工重点206.溶洞处理

2、方法216.1.穿越溶洞顶板冲孔方法216.2.穿越溶洞填充物处理方法226.3.穿越溶洞空穴处理方法227.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227.1.覆盖较厚砂层或淤泥层237.2.溶洞底部岩面倾斜237.3.三层以上串珠状溶洞248.全岩面的综合判断249.施工要点说明2410.钻孔桩常见事故预防及处理2610.1.坍孔2610.1.1.形成原因2610.1.2.预防和处理2710.2.钻孔偏斜2810.2.1.形成原因2810.2.2.预防和处理2810.3.掉钻落物2910.3.1.形成原因2910.3.2.预防措施2910.3.3.处理方法2910.4.卡钻2910.4.1.形成原因2910.4

3、.2.预防和处理3010.5.埋钻3010.5.1.形成原因3010.5.2.预防和处理3010.6.扩孔和缩孔3110.6.1.形成原因3110.6.2.预防和处理3110.7.钻孔漏浆3210.7.1.形成原因3210.7.2.预防和处理3211.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321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3311.1.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3311.1.2.处理方法341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3411.2.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3411.2.2.处理方法3411.3.灌注过程中坍孔3411.3.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3411.3.2.处理方法3411.4.导管拨空、掉管3511.4

4、.1.事故原因和预防3511.4.2.处理方法351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3511.5.1.事故原因3511.5.2.补救措施3611.6.灌注高度不够3611.6.1.事故原因和预防3611.6.2.处理方法3612.监测监控3612.1.观测原则3612.2.观测点布置3712.3.观测周期3712.4.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3712.5.观测资料及整理3712.5.1.观测资料整理3712.5.2.观测成果3713.质量保证措施3813.1.成孔质量保证措施3813.2.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3913.2.1.组织保证措施3913.2.2.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措施4013.2.3.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4013.2.4.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4113.2.5.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4114、安全控制措施4314.1地面塌陷4314.1.1预防岩溶地段地面塌陷措施4314.1.2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4314.2临近既有重要公路及建筑物的处理4314.3其他注意事项4415、环保措施4415.1防止水体污染4415.2防止空气和噪声污染4515.3文物保护4616、施工应急预案4616.1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4616.2安全预案领导机构及职责4616.2.1安全预案领导机构4616.2.2 安全预案机构职责4616.3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4716.3.1 突发事故报告4716

6、.3.2 救灾防备措施4816.3.3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4816.3.4突发事故的调查及处理51岩溶桩基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编制X围1.1编制依据桥梁工点施工图;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国家及XX省的现行施工规X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和验收规X、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XX省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国家及XX省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2编制X围*道路工程第一标段X围内所有岩溶地区的桥梁工点桩基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桥梁基础设计采用桩基础、明挖基础。桩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桩

7、径为1.4m、1.5m、1.6m、1.8m、2.0m、2.2m。项目区整体地形自北向南地形先降低再升高,以山岭重丘地貌为主,是比较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区域内海拔在9451225m之间。关岭区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境内12.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温气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岩溶水是本工程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广泛分布于碳酸盐岩中。沿线地下水类型主

8、要为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从地质资料上和现场实际情况揭示,根据调查及钻探显示,底层主要为红粘土、强风化白云岩、中风化白云岩。桥址下基岩面起伏较大,岩溶发育,溶沟溶槽发育,溶洞大小不一,埋深差异较大,部分呈串珠状发育。2.2主要工程内容桥址下岩溶强发育,岩溶给桥梁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风险,岩溶处理主要内容为岩溶注浆、护筒跟进、回填粘土片石混合物、回填混凝土。2.3工程特点岩溶分布广泛,溶洞层数多,单层高度大。2.4控制工程及难点工程(1)钻孔击穿溶洞后,导致泥浆流失,泥浆面迅速下降,造成塌孔,这类问题是最常见;(2)钻孔击穿溶洞后,造成塌孔,导致地表发生塌陷,这类问题在

9、遇到大型溶洞且地表土质较差时容易发生;(3)钻孔击穿溶洞后,因操作不当造成钻头卡住或掉入溶洞内,这类问题在施工中也经常遇到;(4)斜岩层钻孔发生偏孔;(5)即使采取了可靠措施,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塌孔,但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到灌注到一定高度后,停灰面突然下降,导管底露出停灰面,导致断桩;(6)即使采取了可靠措施,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塌孔,但穿过溶洞后,因地下暗河大规模型溶洞,即使大量补浆,泥浆面仍停留在地下水位面处,导致泥浆无法循环,钻渣不能排出孔外,钻进停止不前;(7)即使能成孔,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到停灰面到达大规模型溶洞后,混凝土大量流向溶洞内,停灰面长时间不能上升,时间长了后表层凝固,导致

10、断桩;(8)其它遇到的问题:岩溶区钻孔桩一般入岩较深,施工周期长,机械设备磨损快,往往在钻孔中不注意检查发生钢丝绳断裂而造成钻头掉入孔内。3、施工方案岩溶处理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总体方案是采用岩溶注浆将溶腔填注满,采用抛填片石、钢护筒跟等方法进顺利使桩基成孔,然后顺利灌注完,采用回填同扩大基础标号混凝土将溶腔填满,使扩大基础受力均匀。在岩溶处理时,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并应邀监理工程现场旁站,并留存好影像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如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相符合,必须要及时报给地质工程师。桥梁钻孔桩必须明确每根桩的施工处理措施和预估工程数量,岩溶处理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报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审批,经审

11、查方案切实可行后方可进行岩溶处理施工。4.桩基溶洞处理方案为了根据溶洞的发育规模而在钻孔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需对溶洞做判断和分类,按照溶洞的大小及有无充填物情况,溶洞分为小型溶洞、一般溶洞、大型溶洞、特大型溶洞,具体详见下表:类别溶洞特征充填物情况小型溶洞单层洞高小于3m,全填充,漏水或半漏水小型溶槽、溶沟、小裂隙等粉砂、硬塑或软塑状粘土一般溶洞洞高小于3m的半填充溶洞或35m的全填充溶洞,二层以下串珠状溶洞粉砂、硬塑或软塑状粘土大型溶洞二层以上串珠状有充填溶洞;5m以上全充填溶洞。粉砂、硬塑或软塑状粘土特大型溶洞大型溶洞,多层串珠状已充填或充填物差的溶洞。溶洞的规模覆盖到相邻桩位或更大。无

12、填充或填充物为流塑状溶洞处理方案选定原则详见下表溶洞高度填充情况处理方案备注3m以下填粘土和片石、钢护筒跟进等以上处理方式效果不明显时,可采取注浆加固处理3-5m全填充填粘土和片石、钢护筒跟进等半填充或无填充填粘土和片石、填低标号砼、钢护筒跟进等5-10m半填充或无填充填粘土和片石、填低标号砼、钢护筒跟进等无填充填粘土和片石、填低标号砼、双层钢护筒跟进等10m以上全填充填粘土和片石、填低标号砼、钢护筒跟进等半填充或无填充填粘土和片石、填低标号砼、双层钢护筒跟进等5.溶洞处理措施5.1.片石粘土筑壁对于3m以内的小型溶洞主要采取填充法进行处理:当溶洞小于钻头直径时,按常规方法钻进;比钻头直径大的

13、溶洞,容易发生钻头被夹、被卡或歪斜现象,采取回填措施,即:当穿过洞顶板后提出钻头,向孔内投入粘土、片石,片石直径20cm左右;片石、粘土采取分层抛填入孔,抛填比例按1:1施工,先抛入片石,再抛入粘土,依次循环进行,直至填充物高出溶洞顶以上12m后,再放入钻头,小冲程高频率冲击穿过空洞,不盲目追求进尺,将粘土和片石挤入孔壁,实现人工造壁。冲击过程中要注意孔内水位变化情况,如果孔内泥浆下降较快,应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测量并控制冲孔深度至溶洞顶距离小于50cm时,提出冲锤,向孔内继续抛填片石、粘土,然后再进行冲孔,如此往复直至穿过溶洞后逐渐加大冲程至正常冲孔速度。钻至距离溶洞顶部1米左右时,准备足够

14、的小片石(粒径为1020cm)和粘土,对于半充填和无充填物的溶洞要组织足够的水源。快钻至溶洞时,装载机要在孔口旁就位,一旦漏浆,立即回填。对于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在击穿洞顶之前,应有专人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2的比例回填粘土块和片石,进行冲砸堵漏,只有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转入正常钻进。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有空洞的桩,一定要控制冲程,以免钻头突然进入空洞,造成钢丝绳断裂或钻机前倾。对于溶洞内填充物为软弱粘性土或淤泥,进入溶洞后也应向孔内投入粘土块、片石混合物(比例1:1),冲砸固壁,防止孔壁坍塌。5.2.灌注水泥混合物钻孔穿越溶洞,漏浆太快散填难以达到封堵目的时,应采用集中抛填,将粘土、片石和袋装水泥或混凝土集中填入,要求短时、集中。对于溶洞的高度在25m,且洞内为无填充物的溶洞,冲孔至溶洞顶板岩层时,泥浆突然下降,补给泥浆不能回升,则采取先填充碎石、砂混合物和袋装水泥,使溶洞空洞形成一个自然圆锥体。然后用小冲程冲击将混合物挤压到溶洞边形成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水泥浆碎石护壁,混合物将空隙初步堵塞后,停止冲击。24h后,待混合物的强度达到2.5MPa后再继续冲击,穿过溶洞。5.3.钢护筒跟进1.护筒的加工钢护筒直接在工厂定做,护筒壁厚16mm,长度4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