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55322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中 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 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 扩大,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 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 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

2、病取得较 好的效果。中医药学术得到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 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得到挖掘和整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和民 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一批学术特点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 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 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形成了全社会、多学科、多部门参与 的格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 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院校教育规 模不断拓展,建立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扩大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 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

3、,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能力 和水平。中医药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 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立法列入日 程,24 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步伐加快。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层次进一步提升。“十 五”期间,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 16 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 专门的传统医药双边合作协议;目前,已有 70 多个国家政府卫生部 门与我国签订了包括传统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 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简表指 标2000 年2005 年中医医院(所)26543009中医医院床位数(万

4、张)27.131.5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万人)35.049.3中医医院床均固定资产总值(万元)8.714.4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50.765.0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数(亿人次)1.892.34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数(万张)5.93.3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人次数(亿人次)0.660.59咼等中医药院校(所)2532高等中医药类在校生人数(万人)7.738.5中等中医药学校(所)5261中等中医药类在校生人数(万人)5.624.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100100县(市、区)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8085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受教率()6077.9实施中医住院

5、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省、地市级中医医院比率(%)67.3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县级中医医院比率()50.9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数(所)89119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发展受 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 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 制定、项目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十 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 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加强对重大疾病

6、防治的研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大力发展中药 产业,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 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 会进程的加快,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为中医药的发展创 造了新的空间,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面对日益增长的医药费用负 担,日趋突出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和许多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中 医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 势,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30 多

7、个 国家和地区,全球中草药应用日益广泛,销售量不断增长。同时,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 全球化进程加快,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卫生问题。当前,我国 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原有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 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中医药发 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 不断提高,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时代变迁,社 会进步,多元文化交织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日益显现,加之中医 药文化传承的弱化,使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医药学得 到社会的普遍理解与认同不够。天然药物日益受到重视,很

8、多国家投 入重金,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力度,通过专利、标准等技术手段, 占领市场,对中医药发展构成挑战。中医医疗服务体制、机制还不能 完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保护和扶持中医 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中医药的投入长期不足, 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乡差距大,中西医之 间差距大,地区之间不平衡。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弱,作用 发挥还不够充分。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卫生改革与 发展中有关中医药的特殊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医药学术水 平、临床疗效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重大理

9、论和关键技术 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中医药的管理 体制需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 展规律,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 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医中药紧密结合,坚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民族医药统筹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进中医药事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发展目标

10、到 2010 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 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培养 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中医 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 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 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国际传播更加广 泛,在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重点任务(一)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以提高临床

11、疗效为核心,鼓励多模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特 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城市,提高和完善以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 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面向社区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 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 同)。重点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省级中 医医院建成综合服务功能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 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 研基地;地市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比较 完善的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完善社区卫 生服务机

12、构的中医药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臵中医诊室,配 备一定数量的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 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有条件的应设中药 房,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在农村,提高和完善以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 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农村卫生服务 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到2010 年,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 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完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配 臵,到 2010 年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臵中医科或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 30%左右;每个村卫生室

13、都要能够提供中 医药服务。(二)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 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加强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 建设。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急诊急救 技术培训;提高中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病床在100 张以 上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在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临床 基地建设;鼓励传染病医院设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或病区。县级以 上中医医院的医生应掌握中西医感染医学、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感 染科、急诊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力的基

14、础上,重点加 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等重大 慢病的中医药防治,初步完成综合防治方案,建立有中医药特点的疗 效评价标准。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 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重点实施 “六个一工 程”实施一个工作计划、开展一批医教研项目、组建一支专家队 伍、建立一批医疗与科研基地、优化一个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研制一批中药新药。抓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总结中医药治 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临 床疗效。进一步开展对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加强对地方性氟中毒、大

15、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和临床救治。(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积极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在农 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其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 中心。进一步加强以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 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乡镇卫生院 要通过加强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等,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服务功能,使 中医药技术服务参与到医疗预防保健的全过程,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中 医药业务的指导。发挥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 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推广安全有效、 成本低廉

16、、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中医药服务全面纳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进一步完善鼓励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鼓励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自采、自种、自用中 草药。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 要求完成中医药服务设施配臵和人员配备,满足开展中医药社区卫生 服务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开 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四)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系统整理中医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开 展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