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5291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复习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赤壁赋复习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赤壁赋复习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赤壁赋复习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赤壁赋复习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复习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复习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材料(必修一)赤壁赋命题人:别瑞萍 审核人:唐淑娟 编号: 5 使用时间: 限时: 40 分钟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际用时:二次批改:1、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面批地点.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优美语句,熟练背诵全文。3、情感目标:体悟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A层)苏轼(10371101),字,号,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弟被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词、文(赋)、书法,其词风雄迈豪放,开创了宋词豪放派先河,与并称“苏辛”。与、并称为“宋书四大家”。谥号文忠,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轼是一位富有社

2、会责任感的士大夫,政治上,他在党争等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 直至被远贬海南。但政治上的失意彷徨,精神上的孤独苦闷,都没有改变他生性旷达乐观的品质, 他依然恪守积极入世、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名篇佳作。二、字音窈窕()桂棹()扣舷()酾()酒横槊()匏()尊相与枕藉()嫠() 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蜉蝣()三、成语积累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

3、凌乱的样子。6、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四、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A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匏尊以相属: 五、古今异义词,只写古义即可(A层)( 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古义:(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3)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六、熟背全文七、高考链接(一)虚词:(2011 年天津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10 年浙江卷)倚歌而和之(2009 年浙江卷)不知东方之既白(二)名句默写: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2011 年浙江卷)2、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o (2011年辽宁卷)3、清风徐来

4、,o ,歌窈窕之章。(2011 年湖南卷)4、歌曰:“桂棹兮兰桨,。”(2011年重庆卷)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o (2010年广东卷)6、挟飞仙以遨游,o(2010年福建卷)7、哀吾生之须臾,o(2010年安徽卷)8、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o(2010年全国卷)9、苏轼赤壁赋“,”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2010年四川卷)10、纵一苇之所如,o(2009年山东卷、江苏卷)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o (2008年广东卷)12、西望夏口,山川相缪,有8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2008 年全国卷)13

5、、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o (2008年北京卷)一、解释下列加黑词的意义七月既望白露横江击空明兮溯流光何为其然也课堂探究案举酒属客纵一苇之所如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方其破荆州哀吾生之须臾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虽一毫而莫取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侣鱼虾而友糜鹿(8)渺沧海之一粟(9)哀吾生之须臾(10)不知东方之既白三、一词多义(B层)1如:纵一苇之所如2然:其声呜呜然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托遗响于悲风4而:羽化而

6、登仙正襟危坐,而问客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5之:纵一苇之所如扣舷而歌之哀吾生之须臾6其:固一世之雄也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苟非吾之所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相与枕藉乎舟中 并加以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何为其然也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扣舷而歌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凌万顷之茫然倚歌而和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其声呜呜然方其破荆州而不知其所止何为其然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客有吹洞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何为其然也(9)而今安在哉(10)而又何羡乎五、体悟作者旷达乐观的

7、情怀:1、文章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2、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如何理解苏轼的这种解脱?你从苏子的超脱中 得到了什么启示?六、重点句子翻译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课后拓展案、基础应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正在玩耍,这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上课铃声响了,那声音在教室里回响了好 久好久。B、这个同学别的都好,就是生活习惯不好,你到教室里看看,那张杯盘狼藉的书桌,准是 他的。C、不要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若你过量开采,说不定哪一天,它

8、就给你点 颜色瞧瞧。D、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人民公仆,他已经穿着囚服,正襟危坐在审讯室里,成了监狱里的一 名囚徒。2、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发思古之幽情 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永恒地流动且一去不复返 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分别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和“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二、阅读上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习题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 在地,仰见明月

9、,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 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 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

10、予舟而西 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 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是岁十月之望(2)履巉岩(3)披蒙茸(4)适有孤鹤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如此良夜何(2)顾安所得酒乎(3)以待子不时之须(4)江山不可复识矣(5)听其所止而休矣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 顾而乐之 顾看C. 履巉岩 履踏,攀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4. 下列各组句子中

11、,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归而谋诸妇。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D.听其所止而休矣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写作素材积累(1)写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2)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

12、角度点拨: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类最可 靠的朋友(3)旷达洒脱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 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 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 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 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不想

13、去 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这种 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视点】旷达洒脱;诙谐幽默;笑面人生;自我调整。高考回眸肩膀 辽宁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 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

14、面容在月光下憔悴 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 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 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 扶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 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 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 轼用肩膀承担对亡妻的思念。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 箭,呼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