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5253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简短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1 国家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调节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为我们抓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涉粮问题监督执纪的重要性,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确保-落到实处。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洽自觉,扎实推动专项 整治,确保粮食购销领域问题得到有效根治,取得持久性成效。 二是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要持续加大对党委政府落实粮食购销 主体责任、业务主管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落实政策 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前

2、一阶段督导发现问题进行交办,督促 相关单位迅速行动、立即整改,进一步夯实责任、传导压力。 三是要严肃执纪问责。要坚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紧盯粮 食购销重点环节,集中排查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在 监督管理方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 起,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按照“三不”一体推进要求,既盯住粮食 购销领域面上的问题,又找出制度障碍和机制梗阻,推动有关部门深 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 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2 党的-大以来,粮食安全始终被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

3、事,并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 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 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 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 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 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 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作为粮储人,我们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 企图影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继

4、而控制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阴险企 图,又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国家局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的监管好辖区中央储备粮,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3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站在粮食稳定发展的新台阶上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和强化“两藏”战略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此专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和小麦

5、两大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巩固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 同时,优先在“两区”和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 今后,我国每年将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的县,整建制开展粮食等主要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

6、展。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十余年,在农业对外全面放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用全球视野、战略眼光来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方面,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全球农业发展战略,是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农业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改善全球农业治理。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显然,食物不足发生率是衡量饮食能量缺乏的一项指标,但是它仍旧

7、无法反映食物安全和贫困人口面临的窘状。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再强调粮食安全的四个维度:粮食可供量、粮食获取的经济和物质手段、粮食的利用以及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其实,概括地说,粮食供给不足和缺乏购买力是部分国家粮食不安全的重要原因。正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言,饥荒并非因粮食总量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分配不均导致的。对于完全依赖进口或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如果经济收入水平较高,那么其粮食只是一个供给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如果经济收入较低,其粮食安全则不仅供给问题,还有经济调查。_年以来,全球粮价飙升,伴随着囤积现象和粮食贸易禁运,大大剥夺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恶化了穷人的福利。所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可

8、支配收入、扩大粮食自由贸易、稳定全球粮食价格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然而,作为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历史来看,中国一直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身份,也较为全面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军控、环保、人权等各分支体系,越来越多地与国际体系实现了融合与互动。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中国在国际体系内既享有应有的权利,也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正在构建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这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受益。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毫无疑问,中国在人民币

9、、军事等方面为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有限,但是当前在全球食物供给与治理方面,中国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改善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5 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

10、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_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坚持不懈强化完

11、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

12、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这是实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

13、。各地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检查,把粮食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技术推广等方面列出硬指标,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靠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主产区增产,全国粮食就稳定。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全国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产粮大省、大县在全国粮食生产全局中举足轻重,中央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

14、抓粮的地方在政治上有荣誉、财政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是一点儿也不假,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准则!现在的中国地大物博,粮食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可是浪费粮食的现象也随着现况,“节约”一词在人们心里渐渐的淡忘。吃饭已不成问题,但节约粮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况是不容乐观的。20_年我国谷物,棉花的总产量约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仅几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补给古代王朝的粮食,可是由于人口猛烈

15、增加,人均占有粮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绝20_年的人口普查统计,我的人口已经到到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现在都已经20_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粮食减少的吧!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我国的第一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越来越多的,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虽然说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应该珍惜粮食的,如果继续浪费粮食,以后只有没有粮食的情况会发生!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票当思亲”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劳!所以我

16、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正是由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饭。也许平时我们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后最普通的食物也是为美味的食物! 记得上餐馆吃饭时,不要为了面子就去浪费粮食,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然现实过得更加美好!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篇7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也就是800万吨蛋白质和300万吨脂肪。 看看这些数据,是不是令你大吃一惊。想不到平时浪费一点点粮食,积累下来,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吧。 其实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