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514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汽车驾驶与保养2005-06-19 22:0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4612 字, 0/298, 原创 | 引用汽车已成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汽车驾驶技术已成为我们常用的技术。 一、关于本模块的简要说明(一)本模块的教育价值今天,高速公路和汽车扩大了城市的规模,给城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汽车开进山区和偏远的农村,繁荣了山区和农村的经济贸易,改善了山区人民和广大农民的生活。汽车已成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汽车驾驶技术已成为我们常用的技术。 本模块以汽车为载体,为学

2、生提供了接触、学习和应用现代社会常用技术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与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技术以及保养技术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现代技术的真实存在,有利于学生体验和领悟学习技术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道德规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有利于渗透一定的职业教育内容。这些对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适应性以及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二)本模块的内容设置本模块由“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和“汽车例行保养”四个主题组成。 “汽车构造

3、与工作原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主要系统的作用,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等。强调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也需应用科学知识,要将科学原理与技术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旨在为学生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做好准备,因此,必须加强与此有关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汽车驾驶技术”强调初步学会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驾驶技术打下基础。 “汽车例行保养”强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方法,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四个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和“汽车驾驶有关法规”的学习内容是“汽车驾驶技术”的学习基础,而“汽车驾驶技术”又是“汽车

4、例行保养”的学习基础。二、具体内容标准及相关活动的说明(一) 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1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这里的“主要系统的作用”是指了解汽车的主要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润滑系、汽油点火系、起动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的主要作用。例:发动机冷却系的作用是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一般为8090ºC);汽油机燃料系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作情况的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性混合气供入汽缸,并将废气降低噪音后排入大气中等。本内容学习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应以汽车、汽车仿真模型或有关的录像等直观地展现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为学

5、生创造真实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2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构造和工作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现在,四冲程发动机虽然有用柴油和汽油作为燃料的两种,但其主要构造、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都完全相同。本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燃料供给系、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润滑系、汽油机点火系和起动系七部分组成。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机体组,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机油盘,是发动机的主体骨架;活塞连杆组,主要包括活塞、连杆,是发动机的传动机件;曲轴飞轮组,主要包括曲轴、飞轮,是发动机储存和输出动力的机件。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把活塞运动分为四个冲程:活塞下移,进

6、燃气;活塞上移,压缩燃气;电火花点火,气体迅速燃烧膨胀,活塞下移做功;活塞上移,排出废气。由于活塞迅速上下运动做功,带动活塞、连杆运动做功,再由活塞、连杆将机械能传到曲轴和飞轮。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曲轴和飞轮输出的机械能。本内容教学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以加深对汽车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3能从系统间相互协调的角度分析汽车起动、转向和制动的呈现过程 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过程中,能应用系统和控制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理解汽车在起动、转向和制动实现过程中,其系统间相互协调与相互控制的关系与重要作用。这里要求学生对起动、转向与制动主要系统间的相

7、互作用的分析与理解,已不仅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学生从对汽车驾驶操作动作必须协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思想上的飞跃。本内容的学习应放在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过程中进行。4理解汽车的进步与能源和材料的关系本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汽车的发展与进步是受到能源和材料的制约的,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材料和能源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能源由蒸汽到煤气又发展到汽油,汽车车轮由木制品到铁制品再发展到天然橡胶制品,最后又发展到人造橡胶制品。这些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汽车产生与发展的简史并理解汽车的发展受到材料与能源的重大影响。本内容的教学活动可参照本内容标准中的(2)、(3)、(4)、

8、(5)。5理解汽车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了解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本内容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高中化学和物理的知识分析汽车给人类环境带来的污染。还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的实际事例中理解到汽车的大量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麻烦。教学中要结合实例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本内容可参考活动建议中第(3)(5)组织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促使他们关注汽车中的新技术向节约能源、符合环保要求及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等方向发展。 (二)汽车驾驶有关法规 汽车的发明改善了人类的交通和生活。但是,和其他许多技术产品一样,汽车的大量使用也出现了不理想的后果。本主题针对人们在生活中能亲眼看到的、由于汽车的大量使用而带

9、来的大气和噪音污染,以及城市交通拥挤与堵塞的事实,指导学生在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理解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以促使学生能负责任地、具有道德地应用汽车驾驶技术,并以此为载体来培养学生对技术问题进行正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促进其形成主动解决技术产品使用中存在负效应问题的意识。 1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能识别常用的交通标志符号,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员道德规范意识 每个人在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之前,都必须先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如做一名汽车驾驶员,则对其身体条件、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还要有一定的要求。本内容要求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10、、促进其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员道德规范意识。如应使学生理解并做到“酒后不能驾驶汽车”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等。而且,应将这些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于本模块学习的始终。 驾驶员行为规定应包括对行人(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和对自行车等的保护措施。同时,还应使学生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汽车燃油使用、尾气排放、噪声控制等国家有关规定与环保政策由于汽车燃油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铅污染)的程度,所以,我国对汽车燃油的使用已做出一定的规定,汽车用燃油也规定有一定的标准。这里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对汽车尾气排放(含铅量)和噪音控制等有关规定和环

11、保要求。本内容的学习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理解、分析和主动解决由汽车燃油使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三)汽车驾驶技术 本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在接触汽车的实践中学习“怎样驾驶汽车”。这里需强调说明:本主题的教学只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方法。所以,要想在道路上驾车行驶,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驾驶员执照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件。 1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及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汽车驾驶,必须引导其先学会正确识别和使用主要驾驶操纵机件和仪表,而且要帮助学生经过练习能说出这些操纵机件和仪表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

12、其作用。还应指导他们经过进一步学习和练习后,掌握其正确的操纵方法。 汽车的驾驶操纵机件和仪表都设置在驾驶室内驾驶员手或脚所能及的位置。虽然它们的式样和装置的部位因车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驾驶操纵机件和仪表的功能、作用以及操纵的方法却基本相同。 掌握汽车主要操纵机件的操作方法并灵活使用汽车主要仪表和开关,必须帮助学生进入真实或模拟的汽车驾驶情境,而且还需要求他们反复地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学会发动机的起动与停熄,初步掌握汽车起步、变速、转向、制动、停车和倒车等的基本操作方法,能保持操作动作的协调这些操作学习内容对初学汽车驾驶的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些基本操作动作的掌握和协调,也必须要求

13、学生坐在汽车驾驶座位上,在真实或模拟的汽车驾驶情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学会。要引导学生用系统与控制的思想方法去体会和分析汽车起动、转向和制动等实现的过程,并由此指导学生主动学会并保持驾驶汽车操作动作的协调。本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创造能亲身进行原地驾驶汽车练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才能实现本内容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和驾驶员操作规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并认真体会操作动作要领。而且应将“对他人负责”和“安全第一”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四)汽车例行保养本主题内容通过对汽车例行保养的学

14、习,可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和维护技术产品”的认识,并且可培养学生保养和管理技术产品的意识。1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汽车的例行保养有“出车前的例行保养项目”、“运行途中的例行保养项目”和“收车后的例行保养项目”。本内容应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汽车日常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此,应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几种保养汽车常用的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及量具的使用方法。建议本内容在学习完“汽车驾驶技术”后再学习。主要是因为学生需要有亲身驾驶汽车的体验和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汽车例行保养的重要性、保养的项目、要求与重点。为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汽车制造厂或汽车维修企业及观看有关汽车制造及其保养的录像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对生产和维护技术产品的兴趣,并使其了解汽车维修工作的特点、要求和重要性。这些活动有利于渗透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