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5009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幼儿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幼儿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训练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肯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进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阅历和视野和阅历”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完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完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由于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始终是幼儿最喜爱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沟通与观看中收集到有关幼儿很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完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

2、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爱好点。因此这一课题有肯定的训练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隐秘,又有利于长远进展,激发其制造的意识,且其训练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颜色艳丽的包装纸孩子们喜爱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布满了奇怪与探究。 依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以及本班幼儿探究欲望强,喜爱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沟通,会喜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熟悉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奇妙的纸是

3、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觉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学问于轻松、开心的嬉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嬉戏,来源于生活。”的状况相吻合的。 依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学问阅历、力量、进展水平与潜在力量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发觉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愿意与同伴沟通。 3、培育幼儿探究精神与共享阅历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预备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阅历预备: (1)训练的整合应当把一

4、日生活看着是一个训练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创造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阅历。 3、物质预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胜利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爱好。引导幼儿观看: “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颜色艳丽的纸服装,让幼儿

5、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参加的爱好,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觉,在头脑中有很多刺激、动觉的阅历和一些模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索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纳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究中的发觉准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觉它们之间的隐秘。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觉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力量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关心力量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

6、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沟通自己的记录发觉,在相互的共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3、多感官观看发觉法: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看、探究四周的事物和现象”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肯定的观看力量,在观看中幼儿能主动参加,主动性高,能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留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看、探究、实践,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纸材料存在着完滑、厚薄之间的不同,动手折一折、撕一撕发觉各种纸之间的差异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胜利发觉而增加自信念,也激发了幼儿参加下一个

7、活动环节的主动性,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四、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进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究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究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殊是铅画纸”的熟悉,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阅历与现有阅历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供应了一个参考。) 其次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

8、猜想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争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 4、幼儿自主尝试。 (这其次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开心、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特别重要的,纲要中提出老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开心的活动氛围,为幼儿供应自由选择和制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究“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争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怀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供应机会

9、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究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觉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科学学问,提高观看力、探讨力、思索与解决问题的力量等。当然,探究活动中与探究活动后的沟通争论是特别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争论、共享力量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争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阅历沟通:如何折叠才能挑战胜利? 4、结束。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

10、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挑战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实践尝试活动中巩固积累的阅历,增加自信念,提高实践挑战力量。通过趣味性的操作嬉戏幼儿再次得到了进展,相互之间又有了阅历沟通、互动成长、共享成果的机会,我所处的位子仍是引导者鼓动者,幼儿仍是自主进展着。本环节预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加,采纳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幼儿在布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欢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嬉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欢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幼儿说课稿 篇2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

11、筷子是幼儿比较熟识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用法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加。从大脑各区分工状况来看,掌握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进展,可以把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用法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嬉戏练习中学会用法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2、活动的目标是训练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力量、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创造制造。 2熬炼手部肌肉的敏捷性和手指协作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依据 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用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预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老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

13、还采纳了相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纳的教法有: 1示范法:用法筷子需要把握动作要领,通过老师精准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把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本次活动支配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爱好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用法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肯定要根据自己用筷子的姿态,幼儿拿筷子的姿态有个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态会越来越精准。其次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用法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用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育幼

14、儿的制造力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嬉戏法:中班幼儿处于嬉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嬉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用法方法,在这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老师示范的观看进行练习,他们不肯定会用法的很正确,那也没关系,在其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用法方法,老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用法筷子打击节奏、搭建嬉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制造思维得到了进展。 四教学过程:

15、 我采纳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用法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嬉戏 1导入活动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头我就采纳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爱好,“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解并描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 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老师出示筷子,简洁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用法方法有肯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用法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其次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