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4974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炉膛检查相关安全措施 1、 施工前必须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身体检查,血压、心脏要符合高空作业的体格标准,登高作业人员持有登高作业证。 2、 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安规的有关部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分工,布置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3、 施工时,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配相应的劳作安全防护设施:手套、口罩、安全带等。4、 所有施工人员班前严禁喝酒。登高施工人员,必须持劳作安全部门的有效操作证件,持证上岗。5、 高空施工中使用的所有工具、材料、设备在使用绳索传递,应严格按规定固定,防止坠落砸伤设备和下部人员。当日施工结束,应进行每日安全小结,发现问题,要及时采用整改措施。6、 在

2、现场发现违规操作,应马上制止,停止违规操作人员的施工,待进行安全教育和学习并提升熟悉后,再恢复施工工作。7、 炉膛内温度降至60以下方可进行作业,升降平台上应备有灭火器。升降平台与渣斗之间的脚手架上应敷设高温石棉板,炉膛内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平台所使用照明必须是24V电压。8、 进入炉内搭设平台时先检查炉膛四周及顶部是否有大的焦块、积灰,先从四周看火孔、检修孔进行清除焦块、积灰再行进入炉膛工作。9、 炉膛升降平台组装之前应搭设一个供组装用的临时平台,该平台应能承受炉膛升降平台的重量。10、 安装平台前应先进行相应检查工作:10.1检查主梁、副梁和铺板是否有变形、损伤、弯曲、裂痕等现象,推断能否持

3、续使用。10.2检查支壁装置伸缩是否正常。10.3检查各部连接件和紧固件变形、损伤等,螺栓、螺母、猫爪等发现损坏禁止使用。10.4检查各钢丝绳有无磨损、断股、锈蚀等现象,发现问题必须进行改换。10.5检查炉顶各部支吊架、滑轮有否损坏,滑轮转动是否灵活,待一切正常后方可穿钢丝绳。10.6检查主导向滑轮固定是否牢固,确认无任何缺陷后方可使用。10.7检查卷扬机空负荷试运行有无故障,检查电磁保险,高度限位装置是否正确,卷扬机上的抱闸限位器应完好无故障,限位器动作是否准确可靠。发现问题必须待处理后方能使用。11、 钢丝绳应按顺序和编号穿入绳孔,固定好,放绳时用放绳器将钢丝绳缓慢放入炉膛内。12、 升降

4、平台各设备应严格按要求安装。安装要求不得私自改变,假设必须改变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13、 炉膛升降平台的卷扬机应安装牢固,强度应能满足制定要求,能确保升降平台工作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正常,不会跳出卷筒。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圈数,除压板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至少要留5圈。卷扬机的电气外壳要接地,以防触电。电动机及机械传动部分必须装保护罩。固定在卷扬机卷筒上的钢丝绳绳头应固定牢固,不得松动。14、 安装结束后,仔细检查各部联接件的紧固状况,无任何问题后才可升降。升降平台上的跳板应用固定卡环固定,不许出现翘头板,护栏要安装牢固。升降平台的传动和控制系统部件完好;升降平台的提升钢丝绳没有刮卡金属的现象;升降

5、平台的断绳保护器完好、功能正常。15、 依据升降平台在炉膛内的使用范围调整其限位装置,钢丝绳预留长度为滚筒的5-7圈。16、 组装完后,应从下往上清理受热面的焦块,并安装升降平台靠锅炉四周的限位导向滑轮。调节其松紧度,使升降平台顺水冷壁升降自如。17、 安装结束后,用慢速上升、下降数次,才可正式申请验收使用。18、 平台的安装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搭设炉底平台 安装主梁 安装剪刀撑 固定吊绳 升高主梁至剪刀撑水平 安装副梁 安装铺板 安装安全盒 上升至竖直部位 组装悬梁 铺满铺板 安装护栏 卷扬机试车 各部进行检查 将炉顶绳孔打开 放钢丝绳和固定安全绳 吊点绳与主吊绳进行联接 调水平试运 使用

6、拆卸与安装顺序相反 装箱。19、 炉膛升降平台每次使用后,应对升降平台跳板和梁上的污垢及灰尘进行清扫,并拆开断绳保护器进行检查和检修,以备下次使用。20、 炉膛升降平台的临空面应装设不低于1050MM高栏杆和不低于100MM高的护板,并装设安全防护网,必须有安装、使用单位和安全监察部门共同验收,出具合格证后方准使用,并悬挂“当心坠落标志牌。炉膛升降平台使用安全措施1、 炉膛升降平台必须按规定搭设,并经验收合格贴合格证后,方可使用。2、 升降平台起动后,应在人孔门处悬挂“未通过许可不得入内标志牌并有专人监护,平台的使用操作必须严格执行锅炉炉膛铝合金平台安装使用说明书。 3、 炉膛平台操作应由锅炉

7、队综合班指定专人来操作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设备性能、起重能力并有统一操作指挥信号。 4、 工作前应清除作业区上部受热面悬挂的焦渣,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平台与渣斗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及其它隔离设施,使用的工器具要用工具包携带,材料用绳索传递,禁止投掷。5、 在炉膛升降平台上进行工作时,应设专人在人孔门外和卷扬机操作室监护,以便随时依据内部工作的必须要传递信息或救护,监护人不准同时担任其他工作。升降平台和卷扬机操作室必须设置专用联系通讯工具。炉内设一人监护,炉外卷扬机处一人负责监护及操作,炉外人员必须听从炉内监护人的指挥,操作人员应有优良的视力和听力,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

8、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但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都应马上停车。当发生突发事故时,炉外监护人员应马上切断总电源。6、 炉内操作人员应随时注意并监视升降平台运行是否正常、检查钢丝绳的受力状况、断绳保护器是否优良等。炉膛升降平台所使用的钢丝绳,必须符合不低于13倍安全系数的标准。禁止电焊机导线和其他电源线与钢丝绳相接触,升降时,平台四角必须有专人监视,防止升降平台局部承重或受阻导致倾斜。7、 在炉膛升降平台上工作的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并挂在牢固的构件上,防止因升降平台发生倾斜而发生人员坠落事故。8、 平台上升过程中,如发现平台偏斜、晃动等不正常现象,必须马上停止上升,待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

9、处理后,再持续上升。9、 平台下落过程中,如发现平台偏斜、晃动等异常现象,必须马上停止下落,待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后,再持续操作。10、 在炉膛平台升降过程中,炉内人员严禁在平台上走动和蹦跳;使用中严禁工作人员打闹。11、 平台的均布载荷为2000kg,在使用时严禁超过额定载荷。集中载荷每平方米不超过200kg,人员要四周分散布置,如几处使用集中载荷时重量不超过额定载荷。发现超过制定载荷时应马上停止作业并进行卸载。12、 在炉膛内工作时应使用24伏安全电压照明,行灯变压器禁止放置在炉膛内部。必须要强化照明时,应安设220V临时性固定照明,电源线必须绝缘优良并安装漏电保护器,灯具必须安放在人碰

10、不到的高处,并固定牢固。临时照明的电源线裹有耐热材料,以防被热焦烫伤。在平台升降过程中,如果突然照明停电,马上停止平台使用,待恢复照明后,方可持续工作。13、 在平台作业时,操作人员携带两套对讲机,一套使用,一套备用。14、 卷扬机与炉膛升降平台相连的钢丝绳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应马上停止使用。15、 在使用过程中,天天操作前要对各部部件、紧固件、滑轮及支吊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钢绳是否出槽、有无断股等,发现问题马上停止使用,待做出相应处理后,再持续使用。16、 天天检查其他作业所用的电焊线、电源线等其它物品不得从钢丝绳中间穿过、接触,防止伤及钢丝绳。17、 炉膛平台要缓慢上升或下降,每次升降距离

11、不宜超过5米,中间应停止升降,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再行升降。不得一次大幅度升降到指定位置。18、 每次使用结束,待全部人员撤离后,操作人员应切断控制柜的总电源,将控制器、对讲机等收回,方可离开现场。19、 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严禁上下交叉作业,防止高空坠物伤人,或砸坏平台。20、 检修平台炉外钢丝绳运行区域要设置显然的警示牌,严禁工作时人员进入。21、 结合起重人员培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能学习,使操作人员熟知、掌握升降平台的安全使用规定及有关的制定要求,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能进行操作。22、 每次进行炉内升降平台工作时,所有安装、使用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并签字。炉内脚手架验收标准一、

12、 材质要1、木脚手架木杆应为剥皮杉木或其他坚韧的硬木,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2、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0mm。纵向水平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80mm3、同一脚手架中,不得混用两种材质。4、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板宽宜为200-300mm二、结构要求1、搭设脚手架时立杆要直,横杆要平。2、脚手杆的两端出头不得长出200mm,其他部位的脚手架低于2米的横杆出头原则上不得超过200mm,如超过200mm时应设警告标志。3、脚手架南北通道面脚手板必须铺满、铺稳,脚手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大于200mm。4、脚手架的工作平台必须铺设不少于2块的脚手板,两端应用退火镀锌钢丝扎紧。5、脚手架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1米的围栏。6、脚手架必须搭设供工作人员上、下的爬梯。7、脚手板上的灰水应随时清扫,必要时采用防滑措施。 第 1 页 共 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