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2494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第次课教师:课题文言文虚词积累教学目标熟悉文言文虚词的一般用法。重点、难点“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考点及考试要求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内容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所、则、焉、何、乎。其中“之、其、以、于、然”应该重点掌握。题型分析和概括近两年的中考题,大多是将词意与作用综合起来考查。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理解、牢固把握文言虚词呢?1、词性的确定离不开搭配关系虚词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词类,那么,虚词组织完

2、成的句子(或词组)就决定该虚词的词性。如“之”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中为助词,如“鸿鹄之志”;在动宾结构中,“之”在前则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在后则为代词,如“愿陛下亲之信之”。从虚词与实词的组成的短语搭配中,我们就能准确地三分之一虚词的词性。2、词意的确定离不开语境常用虚词中也有一些词性单一而词意丰富的,也有多词性多词意的,如何确定词意呢?关键还在于把握前后文章。我们只要将主干贯连起来理解,就能把结构作用的虚词词意自然地推究出来。3、多积累、多练习、多总结虚词的用法相对实词来说是比较单一和明确的,只要多练习,并且将相同用法的句子加以比较分析,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常用虚词常用虚词

3、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词或作用例句之代词1、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他(们八她(们)、它(们)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2、代第一人称的。我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3、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件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用在疋语和中心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语(名词)之间。2、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

4、蔡桓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3、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爱莲说)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公将鼓之。(曹刿论战)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动词至V、往、到去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苴丿、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他的、

5、它的(包括复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而置之其座。(古代寓言二则)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他、它(不能加“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我的、我(自己)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幼时记趣)4、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

6、普)5、指示代词这种有蒋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其一犬坐于前。(狼)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其如地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前一个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或表选择。如果、还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以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于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从将军向宠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帅表)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舜发于吠亩之中

7、。(孟子章)表示动作的对象。向、对、同、给、到等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被受制于人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比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表原因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而连词并列关系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

8、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转折关系但是、可是、却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或不译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吾恂恂而.起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呼尔而与之。(孟子二章)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原来是、已经是其船

9、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弓1出假设的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假使、如果;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可是、却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表示选择。就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乃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才乃悟前假寐,盖以故。(狼)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就乃诈称公子扶办、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豕)表示出人

10、意料。竟、竟然,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新。(竹溪记)判断句中,表判断。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于是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1、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把、拿、用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先帝故临朋奇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连词表示目的。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示结果。以至、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12、载以.入黔之驴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可译为而或省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动词认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表示冃疋语气。了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表示疑问语气。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八则)表示感叹语气。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13、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若毒之乎.?(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表测度语气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用于感叹句啊、呀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介词对(于),在,在上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焉代词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当于“之”它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与的这篇文早。)(捕蛇者说)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从这里、在那里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八则)助词句末疑问语气助!词。了、呢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虽连词表示假设。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表示转折。虽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者助词结构助词。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