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24475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丰讲稿:调平仄,知入声写作传统诗词需要调平仄,而调平仄,若依据旧声韵, 就必须用到入声;若依据新声韵,就不能混用入声。所以, 不管是用新声韵还是用旧声韵,都必须了解入声。下面就此 讲相关的三个问题。一、入声与韵书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b),-t(-d),-k(-g,-h) 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入声也是平 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已经分别 读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要了解古入声, 需要查检韵书。 常用的韵书有 佩文诗韵(用于作诗) 、词 林正韵(用于填词) 、中原音韵(用于填曲) 、中华新韵 (用于作诗词曲) 。佩文诗韵 ,清初编

2、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必备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 106 部,其中平声 30 部,上声 29 部,去声 30 部,入声 17 部。平水韵出现在宋代,南宋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 韵略,同时的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唐代同用 的韵合并成 106 韵,称为平水韵。唐代把隋朝陆法言的切 韵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因其分韵 193 部过细,唐代 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平水韵就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 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此后,人们作诗用韵大都依据平水韵。我们作诗要了解古入声字,就要到平水韵的入声 17 部中去查。词林正韵 ,清代戈载编,将广韵 206 部合并为 19 个

3、韵部,其中平、上、去 三声为 14 部,入声为 5 部。此书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平 水韵,成为填词者必备之韵书。我们填词要了解古入声字, 就要去查它的入声 5 部。中原音韵 ,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 5800 余字,按读音分 类,分为 19 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 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没有了入声。我们填曲不必考 虑入声问题。 中华新韵 ,中华诗词学会 2005 年 5 月颁布,以普通话和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 汉语拼音的 35 个韵母,划分为 14 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 寒文唐庚支齐姑。 为了便于记忆, 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 14 个韵部:

4、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此韵表把古入 声字列在相应的韵部后,为查找入声字提供了方便。 二、入声的辨识 除了查找韵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古今语音变化 规律来辨别入声字。从两方面看,积极方面,哪些是入声; 消极方面,哪些不是入声。 (一)正面确认法(是 入声)古入声字多含a, o, e, i, -i, u,u,ie, ue, ei 等韵母。(1) a 韵( a、ia、ua) a与 f , z, c, s 拼都是入声 (“仨” 字例外),例如: fa 法发伐阀乏罚 za 扎匝咂杂札轧闸 ca 擦察插锸sa 撒杀刹铩ia 与 j , q, x 拼情况复杂:jia 中惟独“夹、甲、戛”及其形

5、声字是入声qia 中都是古入声xia 中除了“霞、虾、暇(含“瑕、遐”等)外是入声( 2)o 韵( o,uo) o 与 f 拼,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入声。uo与 k, zh,ch,sh,r 拼,不论阴阳上去(实际无上声)都是入声。例如: kuo 阔扩括廓zhuo 卓桌捉拙酌浊镯(鋜)琢啄濯chuo 戳绰龊绰辍shuo说朔硕ruo若弱(3) e韵e与d,t, n,l,z,c,s 拼,不论阴阳上去(实际只有阳平、去声) 都是入声;与 h 拼和自成音节有例外。例如: de 得德te 忒特ne 讷le 落洛骆络肋勒ze 泽ce侧厕测恻策册se 塞啬色涩 he 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入声。

6、e 平声中只有“额”字是古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 入声。( 4) i 韵 i 与 x 拼,阳平为入声, 阴平惟独 “昔、夕、析、悉、息”及其形声字和 “吸、翕、锡”是入声。( 5)-i 韵 -i 与 sh 拼,阳平除“时”外都是入声,阴平惟独“湿、 失、虱”是入声。( 6) u 韵 fu 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 ”及形声字是入声。 shu 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入声。( 7)u韵u 与j, q, x, n, l拼,其阴平、阳平音节中的入声字很 少。 ju 中“局、菊、掬、鞠”及其形声字是入声。 qu 中“曲 (弯曲)、蛐、屈”及其形声字是入

7、声。( 8)ie韵 ie 与 b, p, m, d, t, n, l 拼,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入声 (“爹、咩”例外), ie 与 j, q, x 拼和自成音节有例外。例如:bie 别憋鳖瘪pie 瞥撇mie 灭蔑篾乜die 叠碟牒蝶谍蹀迭瓞tie 铁贴帖餮nie 捏聂镊孽臬lie 列烈裂猎劣jie 平声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声。 qie 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声。xie平声中唯“歇、挟、撷、协”是入声。ye 中除“耶、爷、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声(液、掖、腋三字也 是入声,这里不从“夜”字,是特殊情况) 。( 9)ue 韵 ue 韵除了“嗟、瘸、靴”之外,都是入声。 例如:nu

8、e 虐疟lue 略掠jue 决绝爵倔脚镢蹶孓 (孑孓 )que 缺阙确却xue 薛雪学血穴yue 曰约哕悦阅月越粤岳乐药(10) ei 韵 ei 与 g, k, h, z, s拼(c 不拼 ei),不论阴阳上去(实际无去声)都是入声。例如:给、剋、黑、贼、塞。(11)以文白读音来识别 一字两读,文言读开尾韵,白话读i或u (o)韵尾的,也是入声字。例如:文言为e,白话为ai的:色册策摘宅翟窄择塞文言为e,白话为ei的:贼肋勒北克黑得忒文言为o,白话为ai的:白百柏伯麦陌脉文言为0,白话为ao的:薄剥摸文言为uo,白话为ao的:着凿落烙文言为uo,白话为ou:肉粥轴舳妯熟文言为 u,白话为iu

9、:六陆衄文言为ue,白话为ao:乐药疟跃钥觉嚼脚角削学雀(12) b, d, g, j, zh,z 声母的阳平字是入声(少数例外: “鼻”古为去声, “雹、 甭、咱”古是平声) 。例如:b 拔跋白帛雹薄荸别蹩脖柏bo2舶伯泊百bo2勃渤博 驳醭d答沓达笪得德笛敌嫡觌翟跌叠碟蝶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g 格阁蛤骼革隔膈葛国虢j 及极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荚裌嚼洁劫傑竭节捷截局 菊掬鞠橘决诀掘角 厥橛蹶脚觉爵绝zh 扎札紥铡闸(字本作牐)炸(字本作煠)宅择翟着折辙 摺哲蜇轴妯竹竺烛筑逐酌浊 镯(字本作鋜) 琢啄濯拙直 值殖质执侄职指趾z杂凿则择泽责贼足卒族昨( 13)形声字含入声声旁者几乎都是入声字,不

10、含入声声旁者就不是入声字。如声 旁“立”是入声,它构成的形声字“泣”也是入声字,但会 意字“位”所含“立”不是声旁, “位”也就不是形声字。有的字由于字形变化,声旁生僻了,不易看出,如“滴、嫡、 嘀、谪、摘” “副、富、福、辐” “插、锸”等。还可反推,如“酌”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 “芍”字也是入声。( 14)其余没有明显规律的字如下:俗屋秃扑突忽出哭躇凸 颐积击踢匹漆七只逼一批劈吃 拍刮拉插压八察滑刷杀匝挖 舌缩 托郭割黑壳活撮跌脱这些没有明显规律的入声派平字一般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来自象形或会意等造字 法,如“凸”字,所以感觉没有规律。二是古今读音发生了 变化,不易

11、看出规律,如入声字“俗”从“谷” (入声)得 音,入声字“扑”从“卜” (入声)得音等。三是字型简化 的原因,不易看出声旁,如“烛”字本来从“蜀”得音写做“燭”,简化后才成“烛”的。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那么所谓“没有明显规律”的字就几乎都有规律了。(二)反面否定法(非入声)1.凡是有鼻音韵尾 n 和 ng 的字,不是入声字。2.声母为 m, n, l, r而读阴平、 阳平或上声的字, 不是入声字 (少数例外如: 捏、 辱)。3.声母为 p, t, k, q, c, ch 的阳平字,不是入声字(少数例外如:咳、壳、察、仆、璞) 。4.zi, ci ,si 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5.uei

12、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6.uai 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例外如:率)。7.er 韵母的字,不是入声字。8.ai, ao (iao), ou (iu)韵母的字,大多数不是入声字。辨别入声字,是为了避免出现把本为仄声的入声当作平声的情 况,但还有一些字,今天读仄声,但在古代读平声,如表示 “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的“教”字(空教、但 教、却教),唐代就读平声,后世诗家,也一直当平声读, 从来不读仄声。 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两读的, 如“看”、“望” 等,这些字没有规律可寻,但在韵书上都有注明,因此就需 要多翻韵书,多背诵作品,自然便能掌握。三、声韵的调谐中华诗词学会在颁布中华新韵时提出:

13、 “倡今知 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使用新韵“并不妨 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而且,即使 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 这就是 宽不碍严 的原则。”“创作旧体诗, 提倡使用新韵, 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 。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 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 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 我们 知道,旧韵与新韵的很多字是声韵相同的,这些新旧声韵相 同的字我们不必关注。需要关注的是新旧声韵不同的字,这 些字不能新旧混用在同一首诗中。具体调谐声韵的方法有: 1.以篇定韵,不能混韵。在同一首诗中或用旧韵,或用新韵

14、,新旧韵不能混用。规范地做法是,使用旧韵写诗要遵 循平水韵的 106 个韵部,写词要遵循词林正韵的 19 韵 部。而使用新韵,就要遵循中华新韵的 14 个韵部。2.以韵定声,不能混声。在一首诗确定韵部后,调声必须与 之相应,即旧韵用旧声,新韵用新声,新旧声不能混用。假 如确定用旧韵如平水韵或词林正韵,那么“出” “白”等入 声字,就不能用为平声。假如确定用新韵,那么“看” “望” “过”“醒”“忘”(旧韵可平可仄) “俱”(旧韵平声)等字 就要用作仄声,而“听” (旧韵可平可仄)等字就要用作平 声。3.若用邻韵,可用入声。邻韵指韵音相近者,韵音相近的几个韵部可以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 水韵

15、中“东” 、“冬”可以相通, “支”、“微”亦可相通等。 词韵中合并到 19 部中的各韵部大致相当于平水韵的邻韵) 。 写诗用邻韵, 须把古入今平的字用作仄声。 例如,毛泽东七 律长征是寒韵(“难、丸、寒”)与删韵(“闲、颜”)的 邻韵通押,并把古入今平的“泥” “拍”二字用作仄声。用 邻韵时一般标明“邻韵” “通韵”“词韵”等,也有不标的。 4.若用新韵,不用入声。用新韵写作诗词,一定不能把古入今平的字用作仄声(如“八” “十”等字),也不能把古 平今仄的字用作平声(如“场” “俱”等字)。用新韵的诗一 定要标明“新声韵”或“新韵” 。5.新旧兼顾,求同避异。 在用旧韵时尽量考虑到与今音相谐,如十三元 韵中一部分字是an韵(“原、烦、冤、言”等),一部分字是 en 韵(“温、孙、门、存”等) ,要避免 an 韵与 en 韵相押。 在用新韵时尽量考虑到与旧音不悖,如不用入声“白”字与“来”“台”押韵。6.尾避同调,力求变化。古人提出“四声递用法” ,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一首诗中出句的 尾字要平、上、去、入俱全,并且交替使用,也就是所说的 避免“上尾”。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