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24440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赛课教学设计_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再现表达.让学生复述自己所知道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周瑜等事件或人物事迹,培养再现历史情境的表达能力3.分析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学生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5.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

2、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渡讲解、置疑: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裂。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请读74页的单元标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官渡之战指导学生阅读74-75页“导入框”和“官渡

3、之战”课文以及插图曹操赤脚迎许攸,思考回答:1、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人才,所以才会败于他人。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将来才能取得成功。)过渡讲解: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南北。他在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败给南方两个军事集团的联军,史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指导学生阅读75-76页“赤壁之战”课文和“文献资料杜甫诗句”以及插图诸葛亮、三顾茅庐、曹操

4、慌忙逃跑等,思考回答:1、赤壁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208年。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了兵力占优的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77页“动脑筋”:画中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关羽、张飞,后面跟着一个挑担的随从,还有一个人打开了门,他就是诸葛亮的书童。他们去拜访隐居在隆中茅庐里的诸葛亮,想邀请诸葛亮出山扶佐刘备。这个成语故事叫作“三顾茅庐”。)3、77页“动脑筋”:曹操败于赤壁之战是“天意”吗?那天刮东风有利于周瑜实施火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所谓曹操的失

5、败是“天意”之说,属于迷信意识。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他的军队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因而,曹操是必然要失败的。那天刮东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偶然的;二是诸葛亮、周瑜懂得气象预测,选择了刮东风的那一天去进攻曹操。总之,曹操的失败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必然性因素。)过渡讲解: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的形成指导阅读76-77页“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文及三国鼎立形势图,思考回答: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6、?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都城建立者建立年代魏洛阳曹丕220年蜀(汉)成都刘备221年吴建业孙权222年2、230年,吴国发生了一件与今天台湾有关的事件是什么?(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临海水土志记载了这件事,介绍了台湾许多情况,)3、根据77页“自由阅读卡”回答:我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什么?三国时期,哪一个政权的这种产品行销各地?(我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是锦,蜀锦行销三国。)4、77页“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右图哪些地方有错?错处如何改?国号错误订正魏曹操称帝,221年,长安曹丕称帝,220年,洛阳汉诸葛亮称王,220年刘备称帝,221年吴孙权称帝,(定都)赤壁孙权称王,

7、(定都)建业5、77页“活动与探究2比一比”:(1)填表国号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2)根据上表的统计,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6、77页“活动与探究3看图分析”:(1)从画像上看,谁的年龄大?实际上谁的年龄大?(从画像上看,诸葛亮年龄大。实际上,周瑜的年龄大,而且大6岁。)(2)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会不一样?(由于诸葛亮是文臣,很有智慧,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老谋深算”的年长人物。周瑜是武将,文艺作品就把他塑造成英气勃勃的年轻统帅,而不去管他们的实际年龄。文艺作品可以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和夸张,使情节生动有趣。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历史的实际情况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