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以养性琴以养身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24420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琴以养性琴以养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琴以养性琴以养身(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琴以养性 琴以修身庄照岗选编【题目准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中国古人的八大雅事。对这八个对象的追求, 让中国古代文人能够静下心来,安居一隅,体验这些雅事,获得了一份生命的陶冶和境界的 提升。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你对这些雅事有怎样的理解?请从中选择两三种雅事表达你的理解与认识,写一篇文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求选 好对象,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800字。古琴松风自清音一张古琴,给历史谱上神韵一张古琴,让历史刻下旅痕自山涧的琴台飘出第一声幽幽琴韵,从此充满书香和诗意的古老文化就被美妙的

2、音符 漫漫浸润。听听那琴韵,有泉的色采,花的声音,月的皎洁,风的长吟。琴韵让一切都有了 水的灵动,草的芳芬,有了对酒当歌的优雅、履险若夷的沉稳因为拨动琴弦的,不是一位温婉可人的淑媛,必定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不是一位 胸怀抱负的书生,也必定是一位甘于淡泊的才俊。神态必然平和,心志必然超群。情趣必然 高远,品行必然脱尘此时,面对这张古琴,更多的想起寒江独钓的高洁,想起怒发冲冠的激愤,想起牧羊 大漠的苏武,想起慨然出塞的昭君。的确,一张古琴珍藏了太多的故事,随便拿出一个都能 惊天地泣鬼神,随便讲出一个,都能千古流芳,万世不泯,让往古厚重,让文化精彩,让历 史深沉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

3、天地古琴,弦不过数十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 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正因为如此,古琴就被炎黄子孙世代传承,传承出一种生生不 息的跋涉和坚韧,传承成一种自强不息的魂魄和精神真想在案头置一张古琴,让心灵的时空萦绕着清幽低回的琴韵。笑容多一份淡定和从 容,笔端就多一份洒脱和清新,梦境就多一份宁静恬适,人格就多一份质朴纯真。果真如此:月色就更加皎洁无染晨风就更加透明甘醇千年古琴清泉潺潺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册页里,常常可以看到古琴的身影。在那些古意氤氲的画页里, 巍峨的大山,飘逸的高云,嶙峋的山石,苍翠的松树,朴素的茅舍,静默的

4、仙鹤,烘托的却 是古人怀抱古琴的画面。没有琴声,却仿佛能听到一阵阵空灵的与凡俗无关的回响。古琴,就是如此安静的存在。即便是在某些古装电影里,也多为山高水长之地,有着 仙风道骨的老者从容抚琴,清雅的琴声萦绕于山水间,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神仙境界。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 棋书画”之首。“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自古以来,古琴就不是一种普及性的乐器,更多的是作为文化人的一种 修身养性的雅好。曲高而和寡,似乎是必然的了。古琴简介: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5、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 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 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 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古琴结构: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 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 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

6、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 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 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 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腹内, 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 沼”。与龙

7、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 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 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 其独特的走手音。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 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而居中最大

8、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 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 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 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 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古琴名与古琴曲唐诗宋词元曲用词尚无定式,古琴取名尚无定式和标准,古琴琴曲取名亦尚无定式。 是唐诗宋词影响了琴名,还是琴名影响了琴曲,抑或

9、是琴曲影响了琴名。有唐琴九霄环佩,有清代民间琴曲九霄环佩,存于双琴书屋琴谱集成雅斋琴谱。 商角调,连尾声计四段,附钞宋仁山陈小屏尾声二段备参考。唐李白有诗云,九霄有路去无 迹,袅袅香风生佩环。有琴幽涧鸣泉。又有琴曲幽涧泉,潜确居类书解题: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 十四曲之一。李白古乐府曰,“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水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 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太白恰好 的山水之情与琴乐之声结合起来,为琴名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有唐琴玉玲珑,亦有宋琴玲珑玉琴。清郭柏心所作曲玉玲珑。存于琴学尊闻。 徵音宫调,二段。有琴天风环佩,又有琴曲天风环

10、佩,亦名碧天秋思。相传为古谢涓子所做。藏春坞琴谱,可以起思仙之志,振超凡之想,非个中人物焉能语此。神奇秘谱:臞 仙曰,是曲之趣出,若夜寒月白,云淡星稀,琅风玲玲,玉露湛湛,凛若神游于太罗,仙游 于有明琴忘忧,有琴曲忘忧,出自西麓堂琴统,似为宋代民间曲谱。近代有成 公亮打谱,姚丙炎打谱。曹孟德有诗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梅庵琴家朱惜辰曾藏琴一天秋。西麓堂琴统有琴曲一叶知秋。列仙传云, 一叶落知天地秋”。曲意疑取诸此。其直若飚轮乍应,金井寒声,籁籁之馀也。有琴梅梢月,亦有琴曲梅梢月。相传为林逋所制。西麓堂琴统解题云,逋仙 结庐孤山,中夜吟倚小窗,见梅月争清,遂有此曲。当与暗香疏影之句同作金声。可参

11、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有琴沧海龙吟,龙吟琴。又有琴曲沧海夜雨,又名沧江夜雨苍江夜雨龙 吟。扬抡伯牙心法:沧海龙吟者,音有似于龙吟也,飞潜叵测,孰测其吟,毋亦别鹤孤鸾 之意欤。今考其音和,每以清冷缓这调,寓飘忽动之势,有若龙之昂霄而耸壑者然。古云, 琴动沧龙吟,其斯曲之昉矣。或曰,龙以海为归,而此吟属羽,羽属水,故曰沧海龙吟。理 或然也。有琴霹雳,又有琴曲霹雳引。出自和文注琴谱。琴操解题,辟历引,楚商梁 子所作也,商梁出游九皐之泽,览渐水之台,张罛置罟,周於荆山,临曲池而渔。疾风霣雹, 雷电奄冥,天火四起,辟雳下臻,玄鹤翔其前,白虎吟其后,惧然而惊,谓仆其曰,“今日 出游,岂非常

12、之行耶,何其灾变之甚也,其仆曰“孤虚没张,八宿相望,荧惑干角,五星失 行。”此国之大变也。君返其国矣。於是商梁子归其家,乃援琴而歌叹,韵声激发,象辟雳 之声,故曰辟雳引,云“疾风盈河,辟雳下臻。洪水浩浩滔厥天,监良隆愧,隐隐阗阗,国 将亡佤丧厥年!”有宋琴万壑松,又有琴曲明代民间曲万壑松涛,亦名万壑松风。琴苑心传 全编:此亦贤者隐君之作。盖遨游下,徘徊溪水之间,听松风之幽籁,覩波流之潆洄,俯 仰今古,参观造化瞩目会心,写之徽轸焉。琴乃君子随身之物,携琴访友兴尽之处,不免抒情议论。把自己心仪的诗名题在心爱 的琴背,亦或为自己心爱的古琴写一首诗,那都很自己的事。自己也因爱“雨打梨花深闭门”, 而为

13、自己的琴取名“雨打梨花”的。希望自己也做一支雨打梨花琴曲。每每读诗读到兴处, 弹弹到妙处,便欣然忘食,不知天上人间。风骚古琴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 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与 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它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古琴, 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 带着东方的畅想,携着东方的神韵,鸣奏着七弦的风骚。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润。古琴上的一个 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

14、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 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夕。历代的琴人大多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所以都特别的强调环境的优雅,注重心境的淡 泊,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生动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你看在优雅拔俗的环境里, 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可见孔子对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日 日操练,夜夜揣摩,这时的古琴更像是一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待人亲和的尊者。它 不只是在引领着孔子操琴度曲,而是在这位儒家思想文化的奠基者身上,注入了中庸平和的 基调。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琴人无数艺

15、人众多, 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拨动 心灵的弦是大音稀声,难求难得,一生得一皆足矣,这时的古琴曲是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 所以后来子期病故,悲伤的伯牙摔琴谢知音。如果说古琴的旋律抒情而妙曼,刚健而苍凉,那么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则融入了离 别的愁绪和人生的无常,描绘出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文姬归汉一步三回首, 十有二载毡幕风砂,抛儿别女声咽胡笳,蔡女之作胡笳十八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写照, 曲音表达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和对儿女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几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个十分恰切的名字,阳关三叠汉宫秋月广陵 散醉渔唱晚平沙落雁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反复品味琴曲的名字,静心聆听 琴曲,你就会茅塞顿开,体会到什么是天机乍现。一杯清茶,一曲古琴,茶飘着袅袅的氤氲 缓缓上升,曲内敛深邃把这指尖的舞蹈演绎的天衣无缝,美哉!悠哉!品茗听曲,这种心境, 这种氛围,把你和演奏者一起带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 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