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段站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425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段站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区段站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区段站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区段站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区段站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段站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段站设计(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1、原始资料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城城2、该站站坪长度为 2200 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客运机车:“BJ ”内燃机车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往ABC本站合计A4+16+0+02+8+0+00+0+4+16+24+4+1B4+15+0+01+6+0+00+0+4+15+21+4+1C2+9+0+

2、01+6+0+00+0+2+13+15+2+1本站0+0+4+10+0+4+10+0+2+10+0+10+3合计6+24+4+15+22+4+13+14+2+10+0+10+314+60+20+6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2、分析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 2200 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 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 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若设机待线, 则长度应该满足 DF

3、4 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中,因此有轨 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b。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 00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 车入段整备。第二章 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1、车站类型确定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 知站坪长度为22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故该车 站类型应为横列式。车站布置形式按远期采用的到发线的长度(米)1050850750650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横列式1850215016501950155

4、0185014501750纵列式300034002600300024002800220026002、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2.1 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 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 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 以便将来发展需要。2.2 货物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于正线接通。为了 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从到发场经由牵出线在调车场解体,本站编组的区段列车和摘 挂列车要进行编组并

5、经由经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 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两者与驼峰组成整套调车设备。调车场两端还 应该与正线相连通,以便在必要时直接由调车场向区间发车。考虑本站是三方向肩回交路的单线铁路,只设一个到发场,为了方便折角列车作业 及到发线的灵活使用,均设置为双进路的到发线。除了正线可以通过超限货物列车以外, 在单线区段站上应设有一条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为了不影响邻线列车运行, 这条线应设在靠近调车场位置。2.3 机务设备因为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所以应设置机务段同时配有 机车整备设备。本站是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

6、,上、下行到发场混 用,机车出入段与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到达、出发进路所产生的交叉性质相同,考虑 车站远期发展和车站两端咽喉能力的均衡,因此机务段设在站对右。考虑三方向肩回交 路,机车出入段的次数较多,为减少货物列车到发与机车出入段的交叉,在到发场内应 设有机车走行线,供下行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出入段走行用。2.4 货运业务设备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为了平衡两端咽喉区的负荷, 货场设在 A 端。货场在站房同侧靠近城镇方便货物搬运,同时避免了铁路与公路的交叉 干扰;虽然存在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交叉干扰,但本站取送车次数每昼夜两次比较少, 可以利用正线的空闲时间。2.5 车辆设

7、备由于原始资料未提及有车辆的定期检修业务,所以不配备车辆段,只设置列车检修 所和站修所。列车检修所宜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该站列车检修所应该设在站房附近, 以便于列检值班员与车站调度员或值班员的工作联系。站修所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车程。同时站修所所承担车辆辅修、 摘车轴箱检查和摘车临修工作,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范围以外。3、第三方向引入位置AC 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2+8+2+9=21(列);BC 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1+6+1+6=14(列)。A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比B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大,为了减少折角车流,C方向从B端 引入。4、根据以上分析,绘出车站原则性配置第

8、三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1.1 到发线的数量根据原始资料该站每昼夜行车量为:客车 14列,直通60列,区段20 列,摘挂6列。由公式 N 二N a +N a + (N +N +N +N ) a/2得:换算 客 客 中 中 区到 区发 摘到 摘发客货列车换算对数为:(14 x 0.5 +60 x 1+20 x 2+6 x 2)十2=59.5对根据教材3-3-1表中换算后到发线数量应为 9条,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 区段站,考虑同时到发,根据站场设计规范,本设计增加1 条到发线,所以一共设10 条 到发线,均采用双进路。计算到发线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1.2 客

9、运设备设计在区段站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同 时到发,所以设 3 条客运列车到发线,其有效长按货物列车到发线长计算,并设计为双 进路,紧靠站台设置。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中间站台。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 地道。1.3 机车走行线本站为三方向均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 入段。该站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从 A 方向到达本站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 走行线入段,往B、C方向出发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出段,B端调车机车 每昼夜需要入段整备,其出入段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每昼

10、夜有机车经由机车走行线的次数为:(24 + 4 +1) + (22 + 4 +1) + (4 + 2 +1) + 2 + 2 二 77 (次)每昼夜机车走行次数大于 36 次,小于100 次,所以本站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且设在到发 线之间。1.4 机待线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上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段的咽喉区,应设机待线。 为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摘挂机车,本站采用尽头式机待线,有 效长为 45米。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1.5 机车出入段线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 60 次时,可缓设一条。各方向的货物机车到达本站列车机车入段一次(共 73

11、次);货物列车从本站出发到 各方向机车出段一次(共 73 次);每昼夜机务段取送两次,每次取送经由出、入段线各 一次(共 4 次);每昼夜车站两端的调车机车个入段整备两次(共 8 次)。73 + 73 + 4 + 8 =158(次)158 大于 60,所以本站设处、入段线各一条。1.6 调车线本站有解编作业,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各一条,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 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工业企业线一条,危险品车辆停留线一条。所以本站设 7 条调 车线。调车线有效长按该线上所集结的最大车辆数确定。1.7 牵出线区段站的调车场两段应各设一条牵出线。如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不超过 7 列时, 次要牵出

12、线可缓设。本站每昼夜解体编组26列,所以本站需要设两条牵出线。考虑A方向端设有机务段, 为平衡咽喉能力将次要牵出线设在A方向端,将主要牵出线设在B方向端,并设有简易 驼峰,牵出线有效长均为 1050 米。2、咽喉设计车站咽喉区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平行进路,以保证必要的平行 作业;要保证作业的机动性、灵活性;尽量减少敌对进路交叉,特别应避免到达进路交 叉;尽量缩短咽喉区的长度。2.1 选择区段站参考详图选择一幅单线横列式、到发线8 条、调车线7 条、机务段在站对右、尽头式机待线 第三方向线路从站房对侧非机务段端引入的配置图作为参考。2.2 确定每个咽喉端的作业项目A 端咽喉区的

13、可进行的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出(入)段, 调车机车出入段,改编和自编货物列车的编组,本站和站修车的取送,向机务段取送车 向货场取送车,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B 端咽喉区的可进行的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入)段,区 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解体,本站和站修车的取送,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2.3 确定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数量按站规规定,咽喉区平行进路的数量应保证不少于必要的平行作业数目。根据 下表,横列式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 对及以上的车站,机务段端和非机务 段端均需要 3 个平行作业,其作业内容包括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

14、A 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段;机车入段;调车。B 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段或入段;调车。区段站咽喉区平行作业数量图 形条件咽喉区位置平行作业数量(个)平行作业内容横列式单 线 铁 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及以下非机务段端2列车到(发)、调车机务段端2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及以上非机务段端和机务段端3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 调车非机务段端3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双线铁路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机务段端4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 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 出段、机车入段、调车

15、纵列式双线铁路中部4下行列车发(通过)、上行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非机务段端3下行列车发(通过)、上行列车 至【、调车机务段端1 (有调 车场时 为2)下行列车到(通过)、调车2.4 确定线路间距1)11道和3道是正线,均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线间距取5.3米;2)3道和4道中间有9米宽的站台,站台建筑限界按1.75米计算,所以线间距为 12.5 米;3)A端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间距为6.5米;4)B端3道正线与牵出线间距为6.5米;5)12道到发线与 13 道调车线的线间距为 6.5 米;6)其他线路间距为5 米。2.5 到发线路的分组确定到发线的使用 到发场内线路分组可以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调整线路的有效长。此外,分组所行 成德隔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