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41935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摘要】简述六安市金安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取得的主要实效【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内部管理;服务领域;农机增收六安市金安区田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日,是金安区一家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25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台、插秧机4台、收割机5台、农用运输机及配套农具55台(件)、农机修理厂1个、修理设备9台(件),农业机械设备总值200多万元,具备机械化耕、插、植保、灌溉、农机具维修、跨区作业、示范、推广、培训综合服务能力,年收入100多万元,成员人均收入4万多元。一、实行带机入股,成立农机合作社2004年,黄方忠投资5万元购置了1台纽荷兰504拖拉机

2、及旋耕机帮助农民耕地,年纯收入1.5万多元。在黄方忠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赵宜胜、李国权、许明州、江德林、陈昌余纷纷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从事农机作业,并且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收入。然而,在农机作业过程中,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一家一户发展农机力量单薄,不利于接大批量农活、跨区作业和农业规模生产需要,作业遇到的困难多、盲目性大。为了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影响和推动下,黄方忠等6人自发地组织到一起,于2008年以带机入股的方法注册成立了“金安区田野农机专业合作社”。二、完善内部管理,发展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在区农机局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

3、绕服务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本着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强服务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按照股份制企业的运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机具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接活、统一调度、统一保养、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质量,增强了合作社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合作社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由创办之初6人8台机械迅速发展到现在成员25人,农机具72台(套),机械化耕、插、收作业覆盖3个乡镇31个行政村100多个村民组,受益农户1100多户。三、拓宽服务领域,壮大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把服务、发

4、展作为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服务中发展,发展中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农机作业、跨区域作业和多种经营,增加成员收入,合作社已逐步实现了耕、插、收、灌一条龙农业生产服务,实现了由区域内作业向跨区作业,零散作业向规模生产的转变。今年,合作社还主动承担了金安区水稻生产生产全程机械化千亩示范区建设任务和农业部水稻育插身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任务,签订代育、机插秧协议6000多亩,协助区农机技术培训推广部培训插秧机手220多人,现场指导农户机插秧200多户。四、发挥合作社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使合作社成员得到好处,也让周边农民共享了成果。先生店乡青峰村蜈蚣桥村民组76岁的老奶奶刘贤珍,因子女长期在外打工10多年没有种田了今年她看到种田全部实行机械化,将长期让别人种的6亩田要了回来,承包给了合作社,解决了老人种田难的问题,老人既得粮又省钱。先生店钱圩村杨老庄村民组鲍传如一直想到外地去打工,就是因农田牵挂走不掉,在得知田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全程帮助服务时,他主动将15亩农田全部承包给合作社,夫妻俩一起出去打工,满足了外出务工的心愿,现在家里农田照种,外出务工工资照拿,夫妻俩月收入4000多元,年可增加收入5万多元,合作社的发展解除了无劳力户和外出务工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劳动的转移。预计2010年,能促进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