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24193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教版文化常识整理必修一一、古人称谓:1【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3【称官名】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

2、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6【直呼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7【称号、字、斋号、谥号】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字:王子安,白乐天;斋号:聊斋先生;谥号: 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二、古人文集命名: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4.以书斋命名。如聊斋志异(蒲松龄)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

3、轩长短句(辛弃疾)、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 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7.以出生地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柳河东集(柳宗元)。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三、三省六部1.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2.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3.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4.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5.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6.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

4、库等。7.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8.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9.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10.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劝学1.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2.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师说1.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2.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获得教养的途径1.符箓: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想北平1.中国四大名亭:陶然亭、醉翁亭、爱晚亭、湖心

5、亭始得西山宴游记1.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称“箕踞”。赤壁赋1.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2.孟德:曹操,字孟德3.周郎:周瑜,字公瑾,任中郎将时仅24岁,当时人们称他为周郎。必修二说书人1.惊堂木:一块长方形的硬木,说书艺人在说书过程中用它敲击桌面,引起听众注意,或加强气氛。又称醒木或响木。2.庙祝:寺庙中管香火的人。3.定更炮:旧时初更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放的一声报时的炮。阿房宫赋1.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唐文宗太和二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有樊川文集。2.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

6、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3.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形容极为细微。4.九土:九州。六国论1.六国: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被秦国统一。2.先祖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和父辈。念奴娇 赤壁怀古1.羽扇纶巾:汉末至魏晋时名士的装束。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2.酹:古人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有稼轩长短句。2.京口:南北朝时镇江旧称。3.扬州路:路,宋代行政去划名。扬州路之淮南东路,辖境在今江苏北部、安徽东部,治所在

7、扬州。金岳霖先生1.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林黛玉进贾府1.待漏:封建时代大臣每天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2.宋代五大名窑: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3.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4.请安:问安。清代的请安礼节是,男子打千(右手下垂,左腿向前屈膝,右腿略弯曲),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称“请某人安”。5.寄名锁: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称作寄名锁。6.膏粱:肥肉精米,借指富贵子弟。祝福1.送灶:旧时把农历十

8、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视作“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以图“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3.朱拓:用朱红色的颜料从碑刻上印下文字或图形。4.新正:农历新年正月。5.传统节日:新年(元日)正月初一 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 上巳节(修禊)三月初三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4月5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乞巧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寒衣节十月初一 下元节十月十五腊八

9、节腊月初八 冬至节12月22日前后祭灶节腊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腊月廿九或三十必修三语言的演变1.出恭:上厕所。明代考场为防止考生随便进出,凡是上厕所都要领块小牌子,上书“出恭入敬”。咬文嚼字1.柳岸灞桥:古代长安灞桥两岸有柳树长堤,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在此折柳赠别。2.端木遗风: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遗留下的诚实经商的风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付梓:古代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称书籍刊印为“付梓”。4.杀青: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5.六书:首见于,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清代以后一般指、指事、形声、。

10、指南录后序1.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2.缙绅:也叫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3.阃:统兵在外的将帅。4.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5.九庙:古代帝王立九庙祭祀先帝,后以此指国家社稷。6.正丘首:相传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把头朝向洞穴所在山丘。后多以此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五人墓碑记1.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晦,每月最后一天。2.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3.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4.剪发杜门:除削发为僧外,古代男子皆留长发,“剪发”含有自绝于社会之意。杜门,

11、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拿来主义1.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烛之武退秦师1.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谏太宗十思疏1.三驱:语出易经“王以三驱”,从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廉颇蔺相如列传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

12、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

13、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秋水1.伯夷之义: 辞让君位不受,一是不食周粟而死。2.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意为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内行人。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1.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2.夫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3.有国有家

14、者:指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4.萧墙之内:宫廷之内。萧墙,古代宫廷内的屏风,一说宫墙;臣子朝见君王,至此而肃然起敬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氓1.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集。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赋、比、兴”是诗经的。2.古代男子出生三月,父亲命名。待到成人行冠礼时,再赐字。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