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说课1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4110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说课1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诫子书说课1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诫子书说课1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诫子书说课1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诫子书说课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说课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诫子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本单元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属于议论抒情一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人文关怀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二、说目标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自译文本;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说教法、学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1、诵读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调动各种手段,引进竞争机制,通过自主学习,

3、分组合作,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整个过程,学生是主角,课堂则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搭台引导学生入戏,不喧宾夺主,充分的让位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针引线,或鼓励激趣、或点拨提示、或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各项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学会学习。四、说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培养语感;译读文本,合作质疑;品读赏析,背诵课文”四大板块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开课之始,我会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开篇,然后请学生列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例

4、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固有知识,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便于课程开展。二、出示学习目标。根据七年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特点,我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走进作者,检查预习。以检查的方式了解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此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其他学生的讨论补充完成填空内容而背景资料的介绍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四、初读熟读课文 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1、首先,教师范读,并在范读过程中提示长句的停顿

5、,例如: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时,要求学生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读。 (此时,教师应走进课堂随时与学生讨论交流)3、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点评,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五、精读,疏通文意。(教给孩子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1、 首先我自学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2、其次、我主讲找学生代表作为主讲人,带领学生疏通文意。要求主讲人讲解内容正确、充实,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应注意听讲、随时积累,)3、我评判:主讲人讲解完毕后

6、,其他同学应指出主讲人讲解不正确或有遗漏的地方。并指出正确答案。4、我提问:主讲人及在评判环节中提出疑问的学生有权利,向其他同学提问(文言实词和句子翻译)5、我听老师讲:在以上环节中,作为老师的我会全程记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最后总结,对相关知识作纠正补充,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完整性。六、研读,赏析文章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作三部分。如幻灯片所示,我用不同的颜色标出,然后,我会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每一段都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第一部分,作者了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宁静专一、节俭、淡泊名利第二部分,作者阐明了志与学的关系,阐明了勤学励志的观

7、点,再次强调了静对于学习重要性。第三部分:从反面论述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为此,我会在学生讨论前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突破(如静、俭、淡泊等)。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中不够准确,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并以引导的方式给予改正。文中多次提到静字,可见静对于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静的反义词,学生应该不难找出“躁”字,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文章前半部分讲静对于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作用,后半部分又讲险躁的危害,这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讲到这里,对比手法变呼之欲出了。再次环节,我避免了把此篇文章当做议论文来讲,是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对议论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后,我会紧扣研读部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的关键词。为此我会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诸葛先生所言,做一个:宁静专一,勤俭节约、勤学励志的社会主义合格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