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40000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屉原理》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屉原理教学反思铜仁市第六小学代柳松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 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 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 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 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 并能够应用于实际, 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把原本在奥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开发智力、 开阔视 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也加入到数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单元的形式出现。 “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 在我市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第一次出现, 对于 一部分

2、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 学提出了挑战。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感受颇深,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分享。本 堂课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 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 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 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 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 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 4 枝笔放入 3 个笔筒中

3、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 运用直观 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 1 时,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枝笔”。在例 2 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 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 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 总有一个抽屉 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 1 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例举之后, 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让学生借 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 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 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 间。特别是通过学

4、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 引 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 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 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 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从扑克牌中 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 52张中任意抽出 5 张,至少有 2 张是同花色的。试一 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 3 位同学上来分别抽 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 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 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 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 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 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