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知识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3901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神病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神病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神病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神病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知识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学知识点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DSM-: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

2、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17类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DSM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精神检查面谈检查的目的: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5、向病人

3、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3、结束病史采集重点:现病史(5)1、发病条件和原因:2、起病急缓及早期症状:3、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4、病时的一般情况:5、既往与之有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2、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传统分支,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是对异常心理体验,思维行为等

4、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并研究。如何区别精神活动属正常与异常?1、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精神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1、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存在哪些症状?2、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评定其严重性3、应善于分析症状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哪些是继发的。4、应重

5、视各症状间的鉴别减少疾病的误诊,5、分析症状产生的可能诱因、原因及影响因素。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的原则,1是否符合当地的习俗规范,2是否符合客观现实,3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4心理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5心理活动是否与自身协调统一,6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完整如何区别正常人的错误反映与病人的精神症状:1是否具有特异性错误的判断是否具有特殊意义,2是否具有荒缪性错误的判断是否具有客观原因与现实基础,3是否可以用事实来纠正,是否坚信不疑精神症综合症:又称精神病症状群,是指某些疾病过程中,几个症状有规律的同时或相继出现,同时或相继消失,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组成的特别的临床相,从某种意义

6、上说,综合症比单个症状更具有诊断意义。继发性精神症状,是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的精神症状障碍是原发障碍的解释与说明,或是原发症状的泛化。原发性精神症状,是指症状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既找不到心里学上的解释,又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是一开始就形成的症状。具有特别重要的诊断意义。一,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2、感觉减退:对一般刺激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服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4,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分为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

7、觉和幻想性错觉。2、幻觉:指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分类: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1)幻听,最常见,有非言语幻听,言语幻听具有诊断意义,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命令性,议论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2)幻视为最常间的幻觉形式常具有恐怖色彩 3)幻味4】幻嗅5)幻触5)内脏幻觉按幻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来源部位 外部客观空间 内部主观空间形象 形象鲜明 不够鲜明生动感觉器官 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无感觉器官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和心因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

8、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癔症等。包括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4)非真实感: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个过程称为思维。正常思维的特点:1、目的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2、连贯性:指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前后衔接,相互联系。3、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定的道理。4、实践性:真确的思维过程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

9、。(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增加,反应增快等多见于躁狂2、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3、思维贫乏:4、思维散漫:回答问题不切题5、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6、病理性赘述7、思维中断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9、思维化声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概念,是在病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推理判断,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但病人对此坚定不移无法说服,也不能被客观现实所纠正妄想的特点:1)病理性坚信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2)自我卷入性、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本人利害有关;3)个

10、人独特性、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妄想的分类:1)原发性妄想:是指直接产生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其特点: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气氛。2】继发性妄想,指先有其他心理过程障碍,而妄想的产生是对于原发症状的解释和说明。临床上包括1,被害妄想2,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4,夸大妄想5,罪恶妄想6,疑病妄想7,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中情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

11、的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9,被洞悉感三)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站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基础。三、注意障碍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的特点。注意分为:1,主动注意指随意注意,有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为既定目标的注意。2,被动注意为不随意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一)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适当的2、注意的稳定性:有相应的稳定性3、注意的紧张性:有与现实相应的紧张度4、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自觉的二)注意障碍分类:1、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见于偏执狂。2、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

12、奋性减弱3、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稳定性降低4、注意转移:被动注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注意对象不断变化很难稳定5、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明显缩小四,记忆障碍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记忆是在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近事记忆,远事记忆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1、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1)完全性遗忘: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2)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3、3)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4)界线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5)进行性遗忘,记忆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5、虚构:由于遗忘,患者由想象来填补自己的记忆缺损6、柯萨可夫综合征:当虚构+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又称遗忘综合征。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等。五、智能障碍智能:是一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智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应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能包括:观察

14、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智能障碍包括:1,精神发育迟滞:大脑发育成熟以前,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于正常的同龄人。2,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但没有意识障碍。可分为1,全面性痴呆2部分性痴呆。鉴别:1,老年期谵妄 2,抑郁症 3,失语症 4,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是痴呆的症状,而没有大脑组织结构的损害。1、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与错误地回答。2、童样痴呆:行为幼稚。3、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的抑郁患者在精神运动抑制

15、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六、定向力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称为周围环境定向力。对自身状态的额定向力称为自我定向力。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包括1、地点或空间定向力:2、时间定向力:3、自我定向力:定向障碍: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即称为定向障碍。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标志。但正常人与痴呆患者可有定向障碍,而无意识障碍。5、双重定向障碍: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解释。七,情感障碍情感的特征:1、情感的倾向性:这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了什么,又是由什么而引起的。2、情感的稳定性:这是指情感活动的稳定程度而言。如果心境的变化反复无常,或迅速减弱,那么,这种情感是不稳定的。3、情感的深刻性:这是指情感活动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的普遍性和深入程度。4、情感的效能性:这是指情感有鼓舞人们行动的作用而言。正常情感与异常情感的区别1、起因:2、反应强度:3、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二)情感障碍分类:1、情感性质的改变:可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