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3859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 1.时机有利。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

2、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

3、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现代汽车采取了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联合,但在销售环节上独立,保证100%销售控制的市场运作方法

4、。 在渠道上,现代汽车选择了先出口加拿大,后打入美国的迁回路线。加拿大市场与美国市场极为相似,世界主要厂商均在加拿大销售汽车。由于加拿大市场比美国市场小得多,有问题易于发现,也易于及时解决,代价也小得多。现代汽车采取了“少而精”的网点策略,在全美只建立了总共200个经销点,使每个经销点都有较高的销售量,保证了经销商有厚利可图。 现代汽车充分考虑了政治因素,把零部件的采购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中统一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美国零部件,以保证其产品有较高的“美国成分”。而在加拿大,现代汽车中的“加拿大成分”也是进口国中最高的。现代汽车集团总经理说,我们必须考虑双向贸易。二、案例:可口可乐公司的新战略 198

5、5年,可口可乐公司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产品试验,准备改变沿用了99年之久的老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产业中的新纪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众多老顾客的强烈反对。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恢复老配方产品的生产,同时不放弃生产新配方可口可乐。结果新老顾客竞相购买可口可乐,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问题:(1) 可口可乐公司的新战略的建立过程,应用了哪几个步骤? (2) 战略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这一困难的出现反映了战略建立过程中的什么问题?(3) 可口可乐公司如何解决了这一困难?(4) 有何启示?三、案例:英国石油产业的五力分析英国的石油产业竞争强度正在增加。它需要很大的投资规模和很高的技术,在开拓期

6、间还经常会面临失败。行业内的公司很多,而且经常通过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合作。大多数公司都是纵向一体化的,他们可以探矿、生产、炼油并销售产品。产品差异很小,产品需求很大,最终用户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中。公司的品牌忠诚度不高,靠额外的服务来吸引顾客。问题?找出上述五力中对英国石油产业获利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提出竞争策略:四、案例:阿迪达斯与耐克 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长跑爱好者只有一种合适的鞋可供选择:阿迪达斯。阿迪达斯是德国的一家公司,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有82%的获奖者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 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试验。它试用新的材料和技

7、术来生产更结实和更轻便的鞋。它采用袋鼠皮绷紧鞋边。四钉跑鞋和竞赛鞋采用的是尼龙鞋底和可更换鞋钉。高质量、创新性和产品多样化,使阿迪达斯在20世纪70年代中支配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 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健康运动使阿迪达斯公司感到吃惊。一瞬间成百万以前不好运动的人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成长最快的健康运动细分市场是慢跑。据估计,到1980年有2500万3000万美国人加入了慢跑运动,还有1000万人是为了休闲而穿跑鞋。尽管如此,为了保护其在竞技市场中的统治地位,阿迪达斯并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慢跑市场。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竞争者,如美洲狮、布鲁克斯、新布兰斯和虎牌。但有一家公司比其余

8、更富有进取性和创新性,那就是耐克。由前俄勒冈大学的一位长跑运动员创办的耐克公司,在1972年俄勒冈的尤金举行的奥林匹克选拔赛中首次亮相。穿着新耐克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了第4至第7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参赛者在那次比赛中占据了前三名。 耐克的大突破出自1975年的“夹心饼干鞋底”方案。它的鞋底上的橡胶钉使之比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鞋更富有弹性,夹心饼干鞋底的流行及旅游鞋市场的快速膨胀,使耐克公司1976年的销售额达到1400万美元。而在1972年仅为200万美元,自此耐克公司的销售额飞速上升。今天,耐克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了35亿美元,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占有运动鞋市场的26%的份额。 耐克公司的成功源于

9、它强调的两点:一是研究和技术改进;二是风格式样的多样化。公司有将近100名雇员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它的一些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人体运动高速摄影分析,对300个运动员进行的试穿测验,以及对新的和改进的鞋和材料的不断的实验和研究。 在营销中,耐克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大范围的选择。它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员,并向消费者传递出最完美的旅游鞋制造商形象。 到20世纪80年代初慢跑运动达到高峰时,阿迪达斯已成了市场中的“落伍者”。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多的创新品;更多的品种,并且成功地扩展到了其他运动市场。例如,耐克公司的产品已经统治了篮球和年轻人市场,运动鞋已进人了时装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

10、降到了可怜的4%。问题?请采取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来说明阿迪达斯不良决策导致的市场份额极大的减少,以及阿迪达斯今天所能采取的纠正措施? 五、案例:屡败屡战的飞利浦著名的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生死关口: 第一次,建厂之初。创建之初,菲利浦的经营就相当坎坷。原因是主持公司的赫拉德在经营上是个“门外汉”。1895年,赫拉德觉得局面实在难以维持,想清盘宣告倒闭。这时弟弟安顿站出来了,他不同意哥哥的这种战略决策,毅然带着产品样本远赴俄国,在刚刚开始普及电灯的俄国寻求市场。俄国市场打开之后,安顿又将本公司产品销往其他欧洲国家,从此,飞利浦公司大步向前。 第二次,一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场

11、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飞利浦公司陷于垂危的状况。有人提出收买飞利浦公司,但安顿兄弟俩拒绝了。他们奋力支撑,居然使飞利浦公司恢复元气,重整旗鼓。 第三次,二战后。但是好景不长,第二次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使飞利浦的厂房所剩无儿,董事长布利茨也被捕入狱。战后人们普遍认为菲利浦要彻底垮台,让给别家公司了。然而,布利茨又率领家人及部分职工重建公司。到五十年代中期,飞利浦已经常为荷兰的三大超级企业之一了。问题:从飞利浦曲折的发展过程你得到哪些启发?六、案例:“标王”为何不灵验了? 某公司于1995年以8000多万元的投入,参加某电视台晚间新闻后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标,一举中标而成为“标王”,为该公司的一个白酒品牌打

12、知名度,顿时扬名各地;公司当年白酒销售收入直线上升,达10亿多元。1996年该公司又决定再度投标,准备以2亿多元的广告投入,争取成为新的“标王”,希望通过广告投入,进一步拓展市场,以扩大生产规模,实施高速发展战略。当公司领导层正在进行研究时,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议论纷纷。有人提出,钱都花在广告上,其他营销工作要不要开展?这些工作也需要投入,靠什么投入?还有人提出,这么大的广告投入,即增加了2亿多元成本费用,要销售几万吨酒才能收回成本,而目前公司生产能力不足万吨,如何增加这几万吨白酒的生产规模,投资从何而来,有人提出买原料酒来进行勾兑,增加产量,确保销量。这个主张又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认为这么短的

13、时间进行勾兑,不能保证白酒质量,到时会影响销路。还有的同志提出,目前国家已明确地制定了限制白酒行业进一步扩大总体生产规模的产业政策;市场对酒饮料的需求趋势是:果酒的需求上升,白酒的需求将下降,一个企业要增加几百万吨的产销量,能取得成功吗?如果不能从新的需求上找出路,只能从现有的上万家酒厂已占领的市场中争夺部分市场,作为一个刚有名气的公司,有这么大的竞争实力吗?一些员工建议公司领导是否考虑在其他产品上作文章,如开发和生产果酒饮料、矿泉水,或果汁饮料等。该公司领导层最后仍决定以2亿多元竞标,夺得1996年度新的“标王”。但事与愿违,该公司1996年到2000年,连续5年白酒销售量下降,企业很不景气

14、。现在请你根据提供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1) 该公司领导层决策失误的原因在哪些地方?(2)为了使该公司摆脱困境,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和实施什么样的经营战略?七、案例:福特公司的组织结构 福特汽车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然而这种组织结构能够战略性地反映出福特公司业务的变化与经营重点。福特有三个基本的战略经营单位:汽车集团、多样化产品公司(DPO)和金融服务集团。每一战略经营单位都由许多不同的经营单位组成。 汽车战略经营单位: 汽车集团分为北美汽车公司(NAAO)与国际汽车公司(IAO)两个部分,北美汽车公司在美国有50多条装配及生产线。1988年,汽车集团在提高其销售量的过程中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15、首次出现了福特公司的收益低于其对手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形。尽管福特公司是美国国内市场份额惟一增加的一家汽车生产厂家,但其小轿车的市场份额在1989年头10个月里仅占22.3%,尽管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为35.1%,然而它仍然控制着市场。北美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也面临着困境。尽管福特公司宣传“质量第一”的口号,可它仍不得不定期地对各种型号的汽车车主进行访问调查。 国际汽车公司在22个国家拥有分公司,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欧洲、拉丁美洲与亚太地区。福特公司与9个国家的汽车生产厂商也保持着国际性业务关系。虽然国际汽车公司在前些年为美国国内落后的汽车销售起着平衡作用,但是分析家们预测,在经过了汽车历史上销售最好的5年后,整个汽车行业在欧洲的销售将会下滑。福特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将会发现,日本厂商不仅在美国汽车市场是其最强有力的竞争者,而且随着在英国北部推出日本汽车、丰田和本田在欧洲建立工厂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运营,这些都使得它们成为福特公司及其他汽车厂商在欧洲的主要的竞争者。日本三大厂商的举措有可能会抢占目前市场份额的13.5%,由此也会导致福特国际汽车集团损失一大部分市场份额。 多样化产品战略经营单位 多样化产品公司包括福特公司所有的支撑性业务。作为福特公司内的供应组织,多样化产品公司在节约供应成本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