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幼儿文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3795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幼儿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点幼儿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点幼儿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点幼儿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点幼儿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幼儿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幼儿文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选择、判断、简答、作品欣赏、写作 一、幼儿观:幼儿观就是指成年人如何在整体上理解、对待幼儿,或者说成人对幼儿最基本 最一般的认识和态度。幼儿观是幼儿文学的基点,幼儿文学从儿童文学中分离出来,是以“幼 儿的发现”为前提的。二、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 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创作 或改编的,适应他们的审美需求的文学。三、幼儿文学的含义: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幼儿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即 用书面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形象性、 情感性和书面语言表现的间接性是它的本质特征。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

2、儿”的文学。首先,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其次,幼 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四、儿童文学的意义:五、现代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 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六、儿童特殊含义:儿童泛指0-18岁的未成年人,狭义的儿童专指6-12 岁的孩子。七、周作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人。1八、儿童文学

3、三个层次:从接受对象来分,可以分为3 岁至 6岁的幼儿文学、6 岁到11岁 左右的童年文学(狭义)和11 岁以上的少年文学;在儿童文学中,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特 色最为鲜明,个性最为突出的文学。九、幼儿文学的特点:(1)思想内容表达的具体可感(2)形象描绘和艺术构思的充满幻想(3)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的游戏精神。(4)语言亲切自然,口语化。 十、儿童文学的特色:逐层递减 十一、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 综合类:图画故事、幼儿戏剧。十二、幼儿文学呈现多样化的原因:1、幼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文学体裁的多样化 第一,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需要多种体裁

4、的文学作品。 第二,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2、不同文体的不同功能导致幼儿文学体裁的多样性。3、文体的发展演变导致幼儿文学文体的多样化。 十三、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十四、幼儿文学的读者:婴儿读者(0-3 岁)幼儿读者(3-6 岁,核心群体)学龄前读者(7-8 岁) 成人读者(非主体读者,可能是创作者)

5、主体读者:幼儿读者 第一读者:成人读者幼儿文学的读者对幼儿文学的需求:1、婴儿读者(0-3 岁) 0 岁至 1 岁婴儿:对文学的需求主要是获得生理的快感,婴儿是凭借听觉器官获得快感的。 1 岁至 3 岁婴儿:对文学的需求不再主要是获得快感,而由被动的感知进展为主动的索取, 这种索取主要出于学习的欲望而较少审美的欲望。2、幼儿读者(3-6 岁)对文学的需求呈现为主动追求状态。3、成人读者:对文学的需求多表现为教育需求。十五、幼儿文学读者特殊性: 十六、幼儿审美心理特点:1、幼儿的审美是一种动态的审美。2、幼儿的审美是感性的审美。3、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

6、、前因果观念) 幼儿审美心理的特殊性: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思维。2十七、幼儿接触文学的方式: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2、直觉性的审美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想与精神扮演。(游戏精神是幼儿文学的必然特色) 十八、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1、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2、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和极富感动的游戏文学。4、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十九、美学特征:纯真美、稚拙美、荒诞美、质朴美 稚拙美: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幼儿的童真和童趣。 纯真美:体现幼儿纯洁的和真挚的情感,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和爱意。 质朴美:儿童

7、的感情质朴、纯真,不带一点矫饰。 荒诞美:表现为儿童想象的奇异美,来满足他们荒诞离奇的想象欲望。 二十、幼儿文学作家素养:(1)审美感受能力(2)情感丰富性(3)想象力(4)传达技巧 二十一、幼儿文学创作对题材的基本要求:教育性、知识性、要适应低幼儿童的理解水平幼儿文学创作的选材原则:广泛多样、适应幼儿、新颖独特二十二、幼儿文学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基本思想,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主要有三 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幼儿优良品质方面的主题。2、知识性主题。3、趣味性主题。幼儿文学创作对主题也有明确的要求,即鲜明、单纯、浅显。 设定情节需注意:第一、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水平。 第二、幼儿文学作品的情

8、节要单纯、生动有趣。 第三、幼儿文学的情节应是完整的。第四、作品要有一个好开头。二十三、形象:幼儿好动,喜欢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塑造想象时要充分突出该形象的动 作特征。类型化形象特点:易于识别,易为读者记忆。语言:1、幼儿的口语特点是什么?(1)发音短促,近似的音常混淆,有的孩子还咬字不清。(2)词汇少,语句结构简单,还常病句连篇,甚至自创词语和句子。(3)表达直观,形象。(4)常借重复来加强前后联系,还爱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写作者必须注意:(1)不跟着幼儿牙牙学语,口齿不清。 3(2)不学其语法混乱,用语不当。(3)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运用“猫猫”“狗狗”“饼饼”之类的娃娃腔。3

9、、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1)可接受性,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2)超前性,要稍稍超出儿童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二十四、儿歌概念: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 歌。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儿歌:五四运动,歌谣研究会 二十五、儿歌功能:1、增添幼儿的生活情趣。2、陶冶幼儿的性情。3、开启幼儿的心智。4、培养幼儿的语言。儿歌特点:1、注重音乐性,强调音乐和节奏。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儿歌的分类:1、从儿歌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2、从儿歌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3、从儿歌的行数格

10、式看,可以分为四句为一首的“绝句型”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4、从儿歌的行字数的句式看,可以分为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 以及杂言。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摇篮歌: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歌、抚儿歌,指哄孩子睡觉时由母亲或其他人吟唱的儿 歌形式。 问答歌:又称对歌、盘歌、猜谜调,是指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 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连锁调:又称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 的传统儿歌形式。例如猪八戒嘴巴长 颠倒歌:也称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用夸张的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 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

11、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 传统儿歌形式。 数数歌,是指将数字和形象结合,通过数数吟唱,以帮助儿童认识数的儿歌。 绕口令,也称急口令或拗口令,指有意用许多双声、叠韵词语和发音相近的字词来组成具 有意义简单和浓郁韵味的传统儿歌形式。 谜语(锻炼思维),又称儿歌谜,谜语儿歌。谜语歌同一般的谜语一样,由谜面、谜底、 谜目三部分组成。谜面就是儿歌本身,谜底是被隐藏起来的事物,也就是答案,谜目是对答 案范围的提示。 游戏歌(培养集体意识),专指配合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儿歌。例如斗虫虫 字头歌(字尾歌),这类儿歌多以“子”、“头”、“儿”字作为每句的结尾字。 二十六、幼儿诗概念:幼儿诗是适合幼儿听

12、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幼儿诗特点:1、具有内在节奏与韵律。42、具有充满幼儿情趣的优美意境。3、具有鲜明可感的动态形象。4、语言浅近、形象凝聚。幼儿诗分类:幼儿抒情诗、幼儿童话诗(鲁兵的小猪奴尼、小老虎逛马路、雪狮子; 鲁风的老鼠嫁女;马尔夏克的笨耗子的故事)、幼儿叙事诗、幼儿题画诗、幼儿散文 诗、幼儿讽刺诗。二十七、童话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它 包含三层意思:1、童话是超乎现实的;2、童话是超越束缚的;3、童话是超越常态的。 童话的起源:神话与传说 童话的发展:童话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传统童话主要是指民间童话, 它可以包括无名氏民

13、间童话,即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可以包括经过作家采 录、复述、加工而成的童话作品。现代童话主要是指创作童话,或叫文学童话艺术童话,是 指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 (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度的完成是以安徒生童话为 标志的。)1、(法)贝格尔是第一个把民间童话加工成文学童话的作家。鹅妈妈的故事1679年。2、19 世纪(德)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童话集。3、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作家。4、安徒生对童话的贡献有:(1)把对生活的深邃思考融入了童话。(2)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3)创造了抒情童话,诗体童话,长篇童话和系列童话,扩大了童话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形式。(4)安徒生是以往童话

14、所创作的幻想意境与幻想手法的集大成者。5、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人,稻草 人是第一部作家童话集(中国文学童话的成熟标志),为我国现代童话奠定了基础。 叶圣陶对中国现代童话发展的影响:(1)从梦幻走向现实,使童话的人物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从梦幻走向现实,扩大了童话的题材范围,使人间百态进入了作家的创作视野。6、张天翼,著名作家,以他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四部长篇童话创作确立了他 在中国现代童话的第二人。(1)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2)新奇的常人形象。(3)新异的儿童式想象。7、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刘易斯.卡格尔奇异的儿童世界。8、小熊维尼.菩

15、米尔恩-最富有儿童特点的童话形象。9、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英.特拉弗斯-最受儿童欢迎的荒诞童话。 二十八、幼儿童话特征:幻想(童话的灵魂所在) 二十九、童话常用叙述方式(表现形式):(1)三段式,使性质相同而具有内容不同的情节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2)循环式,运用反复的方式,这种反复是周而复始,转了好多弯,最后回到起点。(3)对照式,一种是以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为中心,在相同的环境中,出现不同的童话的手法: 拟人:亦称人格化,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或无形、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或主观意识以 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能力。 夸张:夸张是指奇妙的想象,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进行扩大或缩小,从而突出其本质特5 征,增强艺术效果。其他文体的夸张通常建立在部分真实基础上,而童话的夸张则可以突破 时空的限制,是一种强烈的,极致的夸张。 变形:即形象的异变。童话创作中,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手段把人形变成其他事物,或 者人体的某部分变形,前者称为全部变形,后者称为部分变形。 象征: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