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3795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网络之力,给语文课堂注入“正能量”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建构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定义,接着详细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低年级识字、中年级阅读教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关键词:网络环境 低年级识字教学 中年级阅读教学 高年级作文教学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校通、班班通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络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必然。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逐步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学带入网络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可以这样界定:在现代

2、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语文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在网络环境下的能有效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语文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具体的说, 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资源,促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效能的最大化。它是引入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完美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结合语文课的内容和课型特点,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低年级识字、中年级阅读教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课前,教师依托充沛的网络资源,顺应儿童的心理

3、,制作课件。上课一开始,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激发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二、 初读韵文,任务导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遵循在语言环境下识字的原则,每个识字课,都有一篇琅琅上口的情景韵文,生字就在其中。多媒体出示韵文,让学生自读,边读边找出生字词,使学生对一堂课所要学的生字作一个明确的了解。学习过程中,目标性会更明确。三、自主识字,方法渗透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各种感官综合刺激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

4、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四、 游戏识字,再现巩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有了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五、拓展阅读,知识整合“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巩固识字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要求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网络上自主阅读与本课文相关的文章,巩固所学生字,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这是我校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识字6的教学过程简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大家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们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们真正的家大森林,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5、播放从网络上搜到的动物视频)二、初读韵文,任务导向。 师:大千世界的动物各种各样,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这12种动物。出示韵文,让学生初读韵文,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三、自主识字,方法渗透。(多媒体显示12种动物的图片)师:大森林的动物可真多啊!你认识这些动物朋友吗?你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呢?根据学生的选择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和词语,并且让学生说说对这种动物的了解,然后读好词语,加深印象。在学生对12种动物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多媒体出示: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呀,有凶猛的狮子,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我喜欢( ),因为( )。指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四、游戏识字,再现巩固。

6、师: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看谁能顺利过关。第一关:判断1、沙漠之舟是(骆驼 猴子)2、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3、四不象是(老虎 麋鹿)4、森林医生是(猩猩 啄木鸟)第二关:猜一猜1、()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2、()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顶红宝石。3、( )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的折扇,高兴时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4、( )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第三关:我会读指名朗读野生动物儿歌:“猩猩、棕熊,你们好!麋鹿爱吃鲜嫩草,”五、拓展阅读,知识整合。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毕)一个大学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未来地球的小主人,老师相信你

7、们也会和她一样:保护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你们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感情吗?试试看。布置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回家从网上搜集资料,认识更多可爱有趣的动物。中年级阅读教学一、课前铺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1)、自读质疑,提出问题。学习新课文,预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疏理,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的主要目标。(2)、网上浏览,自主探索。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事先在因特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8、资源,并统一存放在自制的课件中,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在网络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比较小的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二、课中点睛课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对于有些还不完满,有些甚至一时无法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特别是那些容量较大、课本和网上都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一步读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各自发表意见,展开集中攻关。这样,就可以在文本和学生理解之间搭一座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9、三、课后拓展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1)、一衣带水。现在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并不需要作过多过细的分析,而应该留出一些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接触课本以外的东西。比如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开展网上阅读活动。(2)、改变策略。对于某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时改变一下学习策略效果会更好。比如教材中,某些课文就是一首歌词,可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学唱,改变方式让学生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此也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3)、形散神聚。上完某种类型的课文后,可布置学生去搜集与本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如诗歌、童话、优秀习作、原文来阅读、交流

10、,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聚语文底蕴。这是我校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东方之珠”的一些体会:“课前铺垫”就是“预习”。以学习课文“东方之珠”为例,预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经过整理疏导之后,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为什么课题上加了双引号?“东方之珠”指哪里?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由此也确立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在网络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比较小的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许多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为课堂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老师根据学生自读中提出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工作。事先

11、在网上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在自制的课件中,供学生阅读浏览,内容主要是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且是课堂教学重点所在的相关资料。“课中点睛”这一环节主要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称香港为东方之珠?”这一问题。这也是教学目标重点之所在。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大海,单凭文本很难寻找陶醉于“迷人的沙滩”那种感受。于是我们做好了香港的风光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他们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滩风光;感悟“漫步”、“沐浴”、“倾听”时的舒适、娴静。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沙子细细的、踩上去非常松软,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脚底痒痒的,像似在做免费按摩呢;有的说:

12、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妈妈的手抚摸着脸从而真切地体会到“真是舒服极了”。学习“海洋公园”这部分时,紧扣“精彩”一词组织学生阅读,为学生播放海洋动物的表演录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游览公园的欢乐,体会到游客的欢愉。“铜锣湾”这部分的学习也是如此,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整体感受香港的繁华。观看后,学生感受到闹市口的高楼真多、商品真多、人真多。同时借助图片,对“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三个词语的理解也迎刃而解。教学“夜景”这部分更是搜集了大量图片供学生欣赏,这些图片不仅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三句比喻句,还从学生欣赏图片时发出的“呀、哇、啊、哇塞”声中感受到这是学生对香港夜景之美发出的由衷赞叹。可见

1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融化知识的难点。 最后,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在优美的、包含深情的演唱声中结束课文教学,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外拓展主要有两个。1、开展“香港”专题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资料的查找、图片的搜集、更多地了解香港。2、下载歌曲东方之珠,学唱。高年级作文教学一、作前感知,搜集素材习作前,预先向学生告知习作类型及要求。要求围绕作文主题,进入作文网站,浏览优秀作文、优美词句,在素材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或在互联网查找信息,根据自己选材自主选取文字、图片、影音等信息进行认真浏览,从而获取自己习作所需的素材。教师利用

14、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例文备用。二、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作文课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录像资料,诱发学生习作兴趣,揭示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三、交流素材,构思写法利用多媒体交流、展示师生搜集的素材,从佳作欣赏、优美词句和写作技巧中借鉴别人作品,学习写作方法,最后整理自己思路和素材,进行作文构思。四、自主构思、自由表达学生在获取到所需信息、了解写作方法、学习优秀范文和优美词句后,就开始构思自己的习作,写什么,怎样写,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己的构思、所找的素材,加上充分的想象,再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最后将口头作文写成文字作文,使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五、共同评改,交

15、流反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反馈及时这一特点,适时评改作文。在评改作文时,把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当堂展示给全班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通过评价修改三篇文章,集思广益,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六、再度修改,课外延伸学生在充分听取教师、学生的评改意见之后,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将自己的习作反复锤炼、修改,直到满意。习作后,请同学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类型的文章,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打印下来,张贴在“优秀习作”栏,供同学阅读。这是我校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习作五家乡的物产的一些体会:一、作前感知,搜集素材六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以家乡的特产为题作文,介绍特产的外形和价值。在没有作任何指导之前,学生虽然能想到很多宜兴特有的物产如:竹、茶、百合、紫砂等,但当要求具体介绍外形时却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说上寥寥几句。作前先让学生选好自己比较喜爱的特产,组织学生上网搜集该特产的图片和它的价值以及同类型的佳作进行欣赏、品读和学习。通过半节课搜集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二、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上课伊始,激情导入:我们宜兴是竹的海洋,茶的绿洲,陶的故都,有句诗说“人间玉珠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紫砂陶艺的绝妙写照。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