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3763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范本(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模事迹材料劳动楷模事迹材料我们弘扬劳模精神,就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一起来看看笔者整理的“劳动楷模事迹材料”吧。劳模事迹材料(一):20_年11月份,我省表彰了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共792人,-有35人。劳模们从南昌受奖回来,-市副市长周敏热情相迎。看了全体劳模在南昌的合影照片后,周副市长意味深长地对劳模-说,这么多人,就两个人最黑,一个是外地的,一个是你-。今年42岁的-中等身材,脸庞清瘦。常年在公路养护岗位上挥洒汗水,阳光让他的肤色变得黑红。-1983年参加工作到-公路分局(当时称-公路段),先后担任过下埠道班、荷尧道班、云程道班

2、和养护公司直属队队长。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2年来,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能团结带领队上职工一心扑在公路养护事业上。他担任云程道班班长期间,所在的云程道班多次被省路局和市局评为先进群众,20_年被评为省级青年礼貌号。他个人年年被省局、市局和-分局评为模范。他以赤诚之心,为公路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1986年担任下埠道班班长时,下埠道班所管养的韶井公路路况差,底子薄,过往车辆个性多。凭着年青人的热情和执着,他虚心请教老职工,每一天至少要察看一遍所管养的路段,象梳头一般把路上的病害梳理一遍,并及时安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进行病害处理和路容路貌整治。当年,下埠道班所管养路段的好路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管好

3、路,养好路是养路工人的天职。既然拿起了这个扫把,就要干出点样貌,就要干得最好。”-常常用这话提醒自己和教育队员。他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搞好排水为重点,做到“早、防、勤、实”,坚持勤清扫、勤排水、勤巡查。突出一个“严”字,严格技术操作规程,清理边沟,平整路肩等养护作业从不马虎。他担任下埠道班班长8年,下埠道班到达的标准路段全分局最多,下埠道班也第一个被评为市区两级的礼貌单位。为深化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减轻养护经费压力,20_年,-分局成立养护公司直属队,明确规定直属队自负盈亏。当领导把队长的重担交给-时,他没有回避退缩。他说:“我是共产党员,组织的需要就是我惟一的选取。”成立初期,有些队员想

4、不通,打电话给市局领导说“自己干的是民工的活”,-一边耐心细致地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分析公路体制改革的严峻形势,讲清分局成立直属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边合理安排人事,根据各人特长安排工作,职责到人,按劳分配。职工的思想稳定了,心更齐了。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最苦最累的活自己抢着干,规定队员四个小时要完成的任务他总是提前完成;在操作中他尝试技术革新,烂板修复时,他采用破碎、封油的方法,不仅仅见效快,且成本低,每平方米节约经费30元。他每年身先士卒带领全队职工自采砂石等材料,20年来累计自采砂石材料金额为25万元;在生活中他关心和体贴职工,合理安排搭配好营养膳食,看到职工有胃病他吩咐炊事员做点

5、清淡的。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逐步走向正规和成熟。在公路水毁抢修现场,总能见到这支党员抢修队的身影。-还带领直属队用心筹划和开展路外业务,近三年来承担了峡山口水泥路、博阳有限公司的厂区路、319国道百米桩安装等工程,完成产值1500多万元,创利润200多万元,为养护机制改革和养护工作走向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20多年来,-坚持“以路为业、以队为家”,长年累月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无论刮风下雨,每一天坚持上路。20_年底,因为天气等原因,319国道两边多处出现塌方,清理塌方抢修保畅通时,正是天寒地冻时,直属队总是早七点开工、晚七点收工,他们牺牲双休和节假日,连续作

6、战,午后也没休息,忙到农历12月29日,也就是20_年春节前两天。职工们少则半个月,多则12个月在路上不能回家,春节将至也见不着人,有些职工家属不理解,闹情绪。-想了个办法,找来车子把家属接到作业现场。那火热的场面感染着每一个人,家属们的怨气顿消,不知不觉加入到抢修队伍中来。不少驾车经过的司机被这一感人的劳动场面所感动,纷纷按响汽车喇叭,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敬佩之情。大年三十早上,-习惯性地穿好安全服出门发动车子要去路上看看,妻子连忙追出门,心酸地告诉他说,这天但是团圆的日子阿!-一时无语,内疚地说:“对不起,我忘了。”做好团圆的准备工作后,他偷偷地又来到了路上,看到车辆畅通无阻,人们高高兴兴地回

7、家过年,他才心满意足。春节期间,他要求队员24小时开机,一遇险情立即上。正月初三,319国道又发生大塌方。险情就是命令,在40分钟内他带领队员赶到抢险现场,透过五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确保了道路的安全畅通。风雨兼程22载春秋,-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出无私奉献的诗行,弹奏出艰苦奋斗的乐章,铺就了平凡人生风采路。劳模事迹材料(二):他年龄虽然不大,只有33岁,但从他那刚毅的脸庞上和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你会读懂,他以前历过风霜雪雨。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没有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他初中毕业就务了农,小时候一向过着穷日子。但他却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凭着一股不甘受穷、不甘服

8、输的劲头,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就是洮北区党员致富模范、林海镇人大代表、敖宝村党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他走上经商这条路,纯粹是穷逼出来的。1987年,-从林海镇中学毕业后就务了农,当时两个哥哥相继结婚不久,为了给哥哥们办婚事儿,家里欠了5千多元外债,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因此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几口人,只靠种几亩薄拉地,勉强维持温饱生活。他记得,那时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细粮,才能吃着肉,才能买身粗布衣裳。跟父亲种那几亩地,-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总感到没啥奔头,因此,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光守着家里的几亩薄拉地,过穷不穷富不

9、富的日子,必须要干点啥,挣点大钱。”因此,那时他就天天琢磨来钱道。1988年初,-做出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不顾父母的劝阻,向亲戚、朋友和同学借了2千多块钱,在当时的林海镇汽车站点附近花800块钱买了两间土房,开了个小卖店。这在当时来说可称得上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创举,因为当时除了镇里的供销社,全镇也只有他这一家个体小卖店。由于他经营有方,小卖店一开张生意就不错,而且越开越红火。到1990年,仅3年时间,靠开小卖店,他不仅仅还上了家里欠的外债,还上了本钱,维修了房子,结了婚,还积攒下1万多块钱。初涉商海的成功没有使-陶醉,在小卖店的经营过程中,他听到来来往往的人普遍反映到林海办事吃住困难

10、,对此,他动了心,1992年,他又率先在林海镇开起了饭店,不到两年功夫,靠开饭店-又赚了将近5万元钱,成了当时全镇数得着的富裕户。-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按理说开饭店也挺挣钱,继续干下去收入也不少,可他感到这样挣点小钱但是瘾,总想干点大买卖,挣点大钱。当他看到一些城里的小商贩到林海镇收笤帚往外地推销挺挣钱时,他的心里又活了,不仅仅想试试,而且想搞批量收购,要大干一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在他苦于没有路子的时候,北京香河土产公司的总经理孙立民,专程到林海镇来看笤帚行情,顺便想找个代理人,建立收购点。得知这一状况后,-死死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他立即找到了孙经理,把自己的想法跟孙经理一说,两人一拍

11、即成,于是,他同孙经理草签了代收笤帚协议,就这样,1993年初,他一狠心关了饭店,专门搞起了笤帚收购。-办事公平,讲究诚信,重情重义,从来不欺骗老百姓,所以村民们都十分信任他,谁家有笤帚都愿拿到他这来卖,一来二去,除本镇外,金祥、三合等乡镇,甚至洮南、通榆、镇赉等地的农民也把笤帚送到他这来。由于-靠诚信经营做买卖,与北京的孙经理不仅仅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供销关系,而且透过孙经理的介绍,与广东、河北、山东等地的客商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些客商陆续来白城与他签订收购玉米、杂粮杂豆等供货协议,使他从一开始专门收购笤帚,发展为综合性收购。目前,与他建立起长期供求关系的客户已经到达了120来个,这些

12、客商遍及了全国各地。随着求货客商的不断增加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1993年,-花8万多元买下了三个农户的11间土房,全部推倒重新规划,建了集住房、库房、小食堂和雇工宿舍于一体、总共大小房屋20来间、占地3500多平方米的收购基地,其中还包括了一个标准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凉晒场。雇请了12个人给他做帮手,真正做起了大买卖。每到收购旺季的时候,每一天到他家打短工的人就有100多人,平均每人一天能挣30多块钱,高的能挣50来块钱,平均一天他要拿出4千多块钱给雇工开支。1997年,随着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又花7万多块钱购买了一块地,修建了3千平方米左右的笤帚糜子存放专用场地。十几年来,他先后投

13、入几十万元购买了花生脱粒机、粮食输送带、绿豆筛选机等设备,买了两辆解放汽车。2002年,-又花费十几万元,在白城开发区给父母买了户楼房,让在农村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是个追求上进的人。在与外地客商打交道的这些年里,让-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欠缺。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始终坚持订阅白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杂志,购买了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学等书籍,一有时间,他总是努力学习,这些年来,已经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2000年他还购买了电脑,透过登陆“163”农副产品信息网,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市场行情,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透过学习,他的视野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思

14、想得到了净化,胸怀也更加宽广了。前不久笔者采访-时曾问他“当初你是怎样想到要加入党组织的呢”-回答说:“说句实话,人这一辈子就应有点追求,穷的时候,我追求富裕的生活,这个目标我到达了。富裕后,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内心时常有种失落感。看到党员能参加村里的会议,能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我很羡慕,于是,心里也就有了要入党的想法。”他还说:“有时我还想,我的富裕是靠党的政策给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这天的-。在我致富的过程中,林海镇党委和敖宝村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怀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做为回报,致富后我更就应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像一个共产党员那样,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老百姓多

15、办点实事。”由于-有了更加高尚的追求,1998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后,他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用心努力的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着自己的崇高向往。-以前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从困难时候过来的,我明白没钱的滋味,看到谁家困难我心理都挺可怜,能帮都尽力去帮,有时困难户到我这卖东西,我都特殊给以关照,价格给最高的,质量差点也按高的给,甚至宁可赔点。”从他这朴实而充满感情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他的真诚,他的纯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97年冬,有一天-领着客户到敖宝一社收笤帚,当车已经装满要走的时候,村民-的媳妇拿两把笤帚跑了过来,说她家还有一些要卖,客户说车已装

16、满了不收了,听这么一说,她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连忙央求着说:“给我家的收了吧,我家有病人等着用钱呢!”看到她着急的样貌,-领着客户就到了于家。当-走进-的家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很震惊,当时-躺在炕上,脸膀肿得很厉害,一看病得就不轻,因为没钱一向没上医院。他的家境就更不用提了,别说是家用电器了,连一件象样的家具也没有。看到这一状况,-就跟客户说:“别看质量了,收了吧。把给我的提成也加上,就按最高价收吧。”当时笤帚最高价是一块一一把,客户收一把给-提成1毛钱,加上这1毛钱,最后按一块二一把的最高价收了-家的笤帚。临走时-还把兜里仅有的1百来块钱也掏给了-,并对他说:“看病缺钱就去找我。”第三天,-正在别的村收购时,-的孩子找到了他,哭着说:“叔,我爸不行了。”听孩子这么一说,-开车直奔镇卫生院,拉上院长、副院长到了于家,院长一看务必立刻住院,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