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36867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_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2014CCS B 05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7582023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2023 - 04 - 17 发布2023 - 07 - 1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758202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地环境15 生产技术管理16 田间管理37 病虫害防治38 种子采收49 包装贮存运输410 档案管理5附录 A(资料性)紫苏全过程管理档案记录6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

2、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 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北大学、山西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忻州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阳泉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浙江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军、曹改萍、李会珍、赵亚娜、白晓平、王志红、周伟军。II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紫苏种子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 子采收、包装贮存运输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地紫苏种子繁育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7414农作物种子包装标准GB/T 7415农作物种子贮藏标准GB 16715.1瓜果作物种子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紫苏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 m2 m,钝四棱形;叶阔, 卵形或圆形,正绿背紫,或双面绿色、紫色;开白花或紫花。种子为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具网纹

4、。 花期一般为8 月9 月,果期9 月10 月。4 产地环境紫苏种植的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0规定。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通气保水性好,pH 6.07.0的沙壤土较为适宜。5 生产技术管理播前管理5.1.1 品种选择1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选用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病虫、耐热、休眠期短,外观和内在品质良好的品种。5.1.2 种子质量紫苏原种应符合GB 16715.1规定,种子纯度92%,净度97%,发芽率70%,水分13%。5.1.3 种子处理55C60C温水浸种,待水温降至30C时浸泡3 h4 h,除去秕籽杂质,捞出晾干即可播种。5.1.4 整地施肥露地应翻耕晒

5、垡,耕翻深度20 cm30 cm。露地基肥施用应符合NY/T 496规定,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667 m2或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5.1.5 播种量播种量为0.3 kg0.5 kg/667 m2。 播种5.2.1 播种时间直播播种于4 月中旬5 月中旬。苗床播种于3 月4 月在保护地内育苗,4 月中下旬定植。5.2.2 直播播种5.2.2.1 人工播种穴播行距45 cm,株距25 cm30 cm,浅覆土,每穴留3 粒5 粒。条播行距60 cm,开沟深2 cm3 cm,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镇压。5.2.2.2 机械播种选用紫苏专用直播机或谷子等类似作物播种机以穴播或条

6、播方式直接播种,也可覆膜播种。5.2.3 苗床播种5.2.3.1 苗床选择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肥沙壤土。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5.2.3.2 苗床制备精制有机肥和过筛田园土按体积1:10混合后(或直接使用育苗基质),苗床与大田之比1:401:50, 床高15 cm,长宽视地形和操作方便而定,可做覆膜小拱棚。5.2.3.3 育苗播种前需浇水,整地,保持土表湿润,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覆1 cm左右厚的细砂土。5.2.3.4 苗床管理2播种后7 d左右出苗。出苗后进行壮苗,壮苗一般为苗龄30 d35 d,苗高15 cm20 cm,具3 对4 对真叶,茎粗壮,叶片较厚,根系发

7、达,无病虫。覆膜育苗移栽前需炼苗2 d3 d。5.2.3.5 定植栽植前1 d,育苗地浇透水,行距40 cm60 cm,株距30 cm40 cm,密度3500 株5000 株/667 m2。6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直播间苗要适时,以留匀、留齐、留良、去劣为原则,以长出第3对真叶时定苗,定苗需按预定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选留健壮幼苗,一般为单株。晋紫苏1号每667 m2种植3500株左右,晋紫苏2号每667 m2 种植5000株左右。 中耕除草一般3 次4 次。第1次于幼苗期,深度3 cm5 cm,第2、3次于封陇前,深度8 cm10 cm。7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病害有斑枯病等;虫害有茶黄螨和蚜虫等。

8、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 地使用化学防治。防治方法7.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轮作换茬,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 肥,清洁田园。7.3.2 物理防治7.3.2.1 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按3:4:2:1比例配成溶液,每667 m2放置1 盆3 盆,随时增加,保持不干,诱杀害虫。7.3.2.2 黄板诱杀设施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黄板规格25 cm40 cm,每667 m2悬挂30 块40 块。7.3.3 生物防治3保护利用天敌,或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康壮素、Bt等生物源

9、农药。7.3.4 化学防治紫苏种植一般不施用化学农药。若有少量病虫害出现时,应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8 种子采收 采收时间一般在终花后30 d左右采收,采收期7 d10 d。 采收方法8.2.1 人工采收可在籽粒九成熟时直接收割,也可分段收割,即八成熟时先整株收割,小捆晾晒1 d2 d后再脱粒、清选。8.2.2 机械采收联合收割机采收应在叶片发黄、八成籽粒成熟时收割较好。采收加工8.3.1 人工脱粒小捆摔打、棍棒敲打或搓捻挤压均可。8.3.2 机械脱粒采用专用脱粒机脱粒。8.3.3 清选分类根据种子大小、比重,通过扇车或清选机将种子和杂质分离,种子检验应执行GB/T

10、3543规定。9 包装贮存运输包装农作物种子包装应符合GB/T 7414的规定,以每袋50 kg规格包装。贮存农作物种子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规定。种子尽快入库贮存,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时出圃的种子作为一个检验批次。运输4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雨淋。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10 档案管理建立紫苏全过程管理档案记录,包括紫苏种子净度记录、田间种植基本情况记录、紫苏生育期及农 艺性状调查表、紫苏产量性状调查表和紫苏病虫害防治情况表,见附录A,该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5表 A.2 给出了紫苏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相关指标。表 A.2 紫苏生育期及农艺性状调查表表 A.3 给出了紫苏

11、产量性状相关指标。6AA附 录A(资料性)紫苏全过程管理档案记录表 A.1 给出了紫苏种子净度记录相关指标。表 A.1 紫苏种子净度记录项目品种 1品种 2分取样品重量/g杂质重量/g净种子重量/g净度后总重量/g增失重量/g增失/%杂质/%净种子/%品种名称播种期月/日现蕾期月/日开花期月/日成熟期月/日生育期/d苗色叶色株高/cm穗长/cm穗形穗松紧度倒伏率/%品种1品种2表 A.3 紫苏产量性状调查表品种名称壳色粒形粒色粒质千粒重/g株粒重/g种植密度/667 m2平均产量/kg/667 m2备注品种1品种2表 A.4 给出了紫苏病虫害防治需要登记的内容。表 A.4 紫苏病虫害防治情况表品种名称病/虫害种类病/虫害程度生物/化学药物浓度方法时间备注品种1品种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