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3651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1直接登陆型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 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 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 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 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2登台入闽型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 登陆福建的台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 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

2、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 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3登粤型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 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 雨灾害。4北部登陆型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 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 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115120&125E30&N2520Q15图1.影响福建的4种类型台风路径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 i地理位置福建地处115 50 120 43 E, 28

3、 19 23 33 N之间,位于亚热带 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 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 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 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 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 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 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大出4

4、. 16 213和1. 96 倍。3风雨持续时间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 可能性越大。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 66 h以上,则有100 %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4环境的脆弱性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 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 而80年代以后,地质灾害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泥石流、山体滑坡、 道路坍塌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明显增加。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

5、发 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中国50 %以上的地质灾害 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地质灾害的损失与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的程度呈现出正比。 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潜在着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加强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 的防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气象预报局限性台风活动的变异性特征明显,几乎没有一对台风是完全重复的移动,台风 可预报性的研究可从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近年来,随着气象监 测能力和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以及重视对台风路径和台风强度突变的研究, 使台风的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具有局限性。三、福建台风灾害链及成因由于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亚热带海陆过渡带,使

6、登陆福建的台风受到 台湾海峡助长和垂直于台风气流方向的闽中戴云山和闽西武夷山脉抬升,又受 到喇叭形河口、西高东低的地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发育、地表破碎、格子 状水条河网密集、山地性河流流程短、比降大、切割深、汇流快且土壤以花岗 岩风化物红壤为主,其保水性能极差等孕灾环境,以及人多地少、沿海城市开 发、生命线工程集中、防灾水平较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承灾体共同影响, 使得福建形成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台风灾害链模式(如图)。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 台风灾害链模式构建的福建台风灾害链系统图表明,福建台风灾害灾情随孕灾 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叠加、灾害链过程和承灾体脆弱性累积而放大。致灾机制t曲喇叭寸口东向山脉孕

7、灾坏境性 河流台湾海峡和北地质土壤PJiS保水破碎性差地势 西高 东低f L沿海平原人口、城市堤坝、水库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渔业和海洋不合理土地利用和IF发展快、生命线工殍集中防洪、潮水平较低水果生产墓地交通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成灾机制图2福建台风灾害链系统形成模式四、2005年“龙王”台风案例分析1成灾分析“龙王”台风生成后,路径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速度和强度不断 加强,于2005年10月2日05 :30在台湾省花莲登陆。由于受到台湾山脉阻 挡势力有所减弱,穿过台湾岛后,移速明显减慢。但又受到台湾海峡再次加强 作用,于当日夜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风力12级,在福建滞留时间 长

8、达10 h。位于迎风海岸的福州沿海,受闽江下游喇叭形河口助长,产生长时 间大风。台风登陆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受垂直于台风移动方向的闽中戴 云山脉和闽西武夷山脉抬升,又遇到北方弱冷空气影响形成台前飑线,产生短 时强降水。“龙王”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分布有3个特点:一是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 尤其是福州市;二是降水时间集中在晚上;三是峰高时短,降水时间特别集中, 容易产生洪涝和城市积水。“龙王”台风登陆福建时遇农历八月天文大潮,两潮叠加,潮水上溯,闽 江下泄河水受其顶托,产生雍水,加上福州市北郊的八一水库开闸泄洪,弓I起 数十年一遇的内涝。“龙王”台风产生的强降水和大风、风暴潮等致灾因子与福建特殊

9、的自然 地理条件配合极易产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链性并发,放大台风致灾因子强 度。本文基于福建台风灾害链和“龙王”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 征,构建了 2005年“龙王”台风灾害链致灾成灾模式。100台1 On i 78-aw 闕d口台风-暴雨-洪涝链台风大风链过程雨it线(mm)弹力(级)洪水、泥石流 内涝台风-风暴潮链Y台风第-次登陆福建路径台风第二次登陆福建路径05:30100 km风暴潮河流图3. 2005年10月2日福建“龙王”台风成灾模式2.灾害链分析(1)台风大风灾害链福建由于受到台湾山脉的阻挡作用,登陆台风风力比周边省份小。但由于 福建海岸线长,海岸破碎,近岸喇叭形河口

10、和港口多,台风大风灾害链引起的 巨浪在河口和港口发生增水,给近海船只和海洋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 台风大风还能刮倒沿海房屋、毁坏农作物、吹倒各类大型公用设施、装置、电 缆等,造成人员伤亡、阻断通讯、车辆被砸、电力供应中断等;此外,台风季 节又是福建亚热带水果荔枝和龙眼成熟季节,台风大风常造成果树折断和大量 落果,使经济作物受损等。如龙王”台风造成福建水产养殖面积受灾13 960 hm2 , 产量损失8. 612万t ;台风过后,在福州主要地段的繁华街道两旁堆满了被 风吹落的广告牌、桌椅、沙发、纸箱、水果等。可见,台风大风灾害链对福建 沿海地区的人员、通讯线路、果树和近海船只与海上作业造成严

11、重损失。(2)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台风具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故登陆台风几乎都形成暴雨, 其中60 %形成了特大暴雨。由于东北-西南走向的闽中戴云山脉和闽西武夷山 脉与台风移动方向垂,抬升了台风暖湿气流,使得台风引发的暴雨强度强于登 陆周边省份。同时,受福建特殊环境影响,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 等形成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加大灾情.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常造成人员伤 亡、农作物受淹、财产损失、工业停工停产、水利设施损毁、交通通讯等生命 线工程受损等。如受登陆台风“龙王”的影响福建省共造成96人死亡,紧急 转移人口 53. 7万次,130 790 hm2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19 44

12、0间,2 752 家企业停产,铁路中断1条次和公路中断241条次,以及水利设施、通讯等生 命线工程大量损坏;台风暴雨导致闽侯、罗源等地发生山洪暴发,致使房屋倒 塌、人员伤亡。因此,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的影响范围广,对山区和河流下游 平原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工农业生产受损和水利及交通通讯生命线工程中 断等。(3)台风风暴潮灾害链福建海岸线曲折,港湾多,山地性河流流程短,近岸海堤防潮水平较低, 若遇到台风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则会抬高下游河水水位,造成近岸海堤决 口、内涝加剧、近海船只沉毁、海洋渔业以及生命财产受损。如“龙王”台 风造成福州城区10kV供电线路中断113条次,中断通讯线路132.

13、52km,36 个小区停电,移动通讯基站中断22 个,车辆受淹损毁7 400多辆,堤防决口 37处3. 4 km,损坏护岸661处。因此,台风风暴潮灾害链对河流下游平原 和近海村庄及港湾、岛屿养殖和海上作业等造成严重灾情。五、福建台风防御对策基于福建台风灾害链模式,不同区域成灾因素有差异,因此防御台风灾害 的对策应各有侧重。沿海和岛屿地区主要成灾因素有大风、巨浪和风暴潮,危 害近海养殖业、靠岸停泊的船只、沿海村庄、农田和房屋。因为风、浪、潮灾 害是不可抗拒的,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对策,重点防御台风大风和风 暴潮灾害。如提高大风和风暴潮的预报准确率、提前通知出海船只和海上作业 人员回港避风、抢收成熟作物和亚热带水果及海上养殖产品、定时检修海堤、提前加固堤坝建设、作好沿海危房检修加固等。因此,沿海和岛屿地区土地开 发利用时应预留灾害高风险区,做到“与台风灾害风险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