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13.咬文嚼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23476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 13.咬文嚼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 13.咬文嚼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 13.咬文嚼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 13.咬文嚼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梳理文题解读汉语大词典上“咬文嚼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可见“咬文嚼字”是个贬义词,正如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朱先生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赋予“咬文嚼字”以新意,并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17年在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后来去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

2、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并兼多种职务。建国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尤为可贵的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美学研究,即使在国际上也独成一派。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的历史著作。朱先生的著作,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艺文杂谈等。他还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背景纵览 咬文嚼字写于抗

3、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之处,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本文后来收入1946年出版的谈文学论文集。书中还收录了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单篇文章19篇,各篇既独立成文,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和美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字词梳理1.字音 锱铢必较(zzh)箭镞(z)岑寂(cn) 尺牍(d)下乘(chn)倒涎(xin) 灞桥(b) 蕴藉(ynji) 付梓(z) 2.多音字 3.形近字4.词义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即,接近;离,远离。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章改好。杀青:泛指写定著作。付梓:稿件交付刊印。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