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23241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主持人:人员:内容: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主要包括给药错误、跌倒、压疮、管道滑脱、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意外事件等。(要注意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区别,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二、护理不良事件界定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因工作流程不合理、管理不到

2、位、护理人员未遵守护理规范、常规或设备异常而导致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某些偶然性失误,不论是否导致整个系统运作的中断或对患者是否有伤害,都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三、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用药错误、误吸、窒息、烫伤、意外拔管、管饲、饮食、标本错误、仪器设备问题、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非正常的护理工作,其范围涉及到护理工作的方方面,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繁发生或重复发生会直接导致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下降分类1.潜在不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2.无伤害不良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3.轻度伤害不良事件:有轻微后果

3、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或需处理方可康复;4. 中度伤害不良事件;5.重度伤害不良事件;6.极重度伤害不良事件。四、护理不良事件50项1、错漏重要治疗1次或一般性治疗超过3天者。2、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3、错用、漏用毒、麻、限、剧毒药及特殊治疗用药。4、 将激素、抗生素、特效药、时间药提前或推后2小时以上者。5、 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给药。6、 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或输入发霉、变质、过期液体。7、外用药物使用不当或配错浓度,引起的灼伤等。8、药物错发、误服、误注。9、超常规药物剂量应用致不良反应事件。10、错(漏)发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致病

4、人检查、诊断、手术延误。11、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打错、发错药。12、监护失误,特殊药物静脉输液外渗、外漏。13、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反应、输入污染、过期血液。14、留置输液导管致局部严重感染或败血症。15、输血、输液引起血液倒流失血或装置脱落、丢失液体或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栓塞。16、标本留置不及时。17、采取液体标本时,由于采错标本、错加抗凝剂或采血量不够而重新采取者。18、重要检查标本丢失或混淆。19、错、漏、损坏、遗失、未及时送检重要标本。20、术前备皮刮破皮肤。21、未停饮食延误检查治疗及手术者。22、术前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停顿,延误手术时间或为寻找敷料、器械,延误关腹、关胸、关颅时

5、间。23、手术体位不当,造成轻度压伤或功能障碍。24、接错手术病人或摆错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25、术中物品清点错误致异物滞留体内。26、特殊病人体位不当,但未加重病情者。27、测量生命体征记错病人,绘画错误者。28、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者。29、因管理不善,致使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发生器材失灵。30、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效果。31、护理不周发生婴儿臀部糜烂者。32、因责任人心不强或护理不周发生压疮、烫(烧)伤。33、危重病人、全麻术后病人或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跌倒。34、抱错婴儿,经发现及时换回者。35、病人意外脱管或管道打折、扭曲。36、不遵守值班、

6、交接班制度或擅离职守,病人病情发生变化为及时发现和处理。37、病人身份识别错误。38、一般情况下不消毒分娩。39、产妇产后撕裂、缝合不当致伤口出血者。40、产妇产后纱布遗留阴道内。41、因无菌操作不严,造成不良后果等。42、误用未灭菌物品给病人检查或治疗。43、消毒不合格或过期物品下发或用于病人。44、供应室误将未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不合格的器械发出。45、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少放、错放主要用物影响抢救者。46、在院病人摔倒。47、病人走失或私自离院。48、病人有自杀倾向未及时发现,导致自杀行为。49、病历丢失。50、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笑气混淆使用。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

7、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

8、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

9、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

10、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六.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医学|教育网整理,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

11、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

12、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

13、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7.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

14、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护理部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11.护理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护理不良事件谁都不愿意发生,一但真的发生了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去努力减小事件的不良影响。遵循报告制度,护理病人同时也保护好自己。八、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主动报告制度(一)不良事件定义指患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