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231888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二中2010级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2.5.3)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

2、“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

3、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

4、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

5、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B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C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D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

6、、自由争辩的局面。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C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

7、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

8、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

9、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10、。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辟雍:太学名。 宦寺:宦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未拜命,首抗疏劾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辞益坚,曰:“宁饿死。”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11、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译文:_(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

12、,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3、(6分)(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苏轼)(2) ,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屈原)(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李白)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