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230786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的定义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n 从社会学的角度: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n 从符号学语义学的角度: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n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n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n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

2、的体现。n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n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传播与信息n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可分为人类信息和非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n 传播学不断汲取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关注的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n 信息科学与传播学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对传播学产生了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入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

3、在更大的系统中加以考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传播的系统性n 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n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n 大众传播的独特性:1、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5、反馈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干预能力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n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n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n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n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n 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生物系统更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n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n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思考题1

5、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动物传播的局限性l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l 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l 总之,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

6、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人类语言的特性l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l 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l 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l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能够将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作为经验、知识和文化,利用文字为主的各种体外化媒介加以记录、保存和累积起来,并通过教育和学习传授给后代,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信息传播方式。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的局限性l 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l 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文字传播

7、时代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l 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l 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l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

8、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传播媒介可分为三类l 示现的媒介系统:人的口语、表情等由人体的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l 再现的媒介系统:绘画、文字等对信息的生产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信息接收者不需要l 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视等传受双方都必须使用机器媒介即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l 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根据现在的推算,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倍增的时间仅仅需要18个月至5年的时间。l 信息社会的概

9、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来的。信息社会的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l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这个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l 高度信息化阶段: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

10、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两步目标l 第一步,在2000年以前,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国家信息化体系。l 第二步,在2010年以前,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人类传播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思考题1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2 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 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

11、用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要素。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信号的特点n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n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象征符的性质特点n 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n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达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n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n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类型n 语言符号的伴

12、生符,也称副语言。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等等。n 体态符号,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n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仪式和习惯、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什么是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符号意义的分类 n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n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n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符号

13、与意义的辨证关系n 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意义的胚芽。n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相对稳定,而与丰富的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意义具有多变性。n 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n 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人类的象征行为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具有智慧性、社会性和约定性。象征性互动理论n 倡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n 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行为看作是一个积极的

14、、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n 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n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n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n 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n 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n “文化”也可以作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n

15、 象征性符号体系一旦形成,会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n 现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n 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即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所谓“风格传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文化象征化现象遍布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原因n 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n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也应看到,象征符过滥提供和过频变动也会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使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和行动产生混乱思考题1 简述符号的定义。2 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