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3054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更从实践中巩固和加深认识,再转化为更高 的实践;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向和自然需要,它体现了实 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的哲学原理,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平时 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注意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 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就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和课后复习巩固几个重要环 节分别加以阐述。一、课前预习首先我来谈谈为什么要进行预习。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 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通过预习可使我们上课听 讲更认真,注意

2、力更集中,因为我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对知识 理解更深刻,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 力,是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就能使我们的学习更 主动,更有创造性,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掌握了自学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 金钥匙,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下面我来谈谈如何进行预习。1、首先要通读教材,搞清楚课本上讲了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读之后要掩 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要对这部分内容有一 大概了解。2、在通读基础上进行细读,要

3、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眼到、 心到、手到”不仅要知道书上讲了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对重要要领结论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对存在问题也要随时记录,这样边读边记,边读边注 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了自学能力。3、在预习中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预习中重点内容,对 发现的问题带到课上,看老师如何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总之,在预习中要做到先通读,再细读,并注意总结归纳,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 搞清楚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内容还不太理解,使预习达到一较高层次。提高了自学能力二、课上听讲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

4、意力更集中,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环节。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 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 更集中。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 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 化记忆。在听讲时速要重视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

5、师演示 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抓住本质的内容。如高 一化学第一章卤素的第一节,氯气的性质中,当烧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我们 可观察到有棕黄色的烟生成,这是生成氯化铜的缘故,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铜丝继续 保持红热,这一现象很容易被忽视,正是通过这一点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在观察 实验时,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还要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联想,要抓住实验的本 质,如HC1气体极易溶于水,可通过喷泉实验说明HC1的溶解性,在观察实验时,我们发 现当挤压胶头滴管,有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就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形 成美丽的“喷泉”

6、。我们再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呢?主要就是烧瓶内的气体溶于水、 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掌握这一原理根据原理,要形成喷泉,烧瓶内气体要大量减少,压强减小即可,溶液充满烧瓶,也就说明无气体剩余,马上选出答案为B和D,例在实验室制HC1的实验中,我们思考为什 么制HC1和制C12尾气吸收装置不同,为什么制HC1时加一倒置漏斗即可防止倒吸,通过 多思考,多联想,也就掌握了这样知识点。三、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课后及时复习,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是学习习惯中很重要一个环节。课后巩固不单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做作业前首先要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归纳一即课后 及时复习。课后复习就是把预习的内容

7、和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是一个知识再 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在我们 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必须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在 复习时可先整理笔记,使老师讲课内容再现,并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 化。在预习、听讲、复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但要对知识真正理解,能够 灵活应用,还必须通过练来达到这一目的。练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练不是跳入题海,做 的题多,成绩提高不一定快。下面我来谈谈如何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练习来培 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是学生

8、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 角色,虽然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和其他行为要求,但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听讲”。化学 课堂的听课属于聆听,听课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一般来讲,“课 前准备、积极听讲、做好笔记”这三个环节对听课效率有直接影响。一、课前准备 化学学科有两个较明显的特点:(1)知识点较琐碎繁多,各块知识间衔接紧密,看似 并列,实为递进关系,知识的上下位之间关系明确。如:高二册中醇、酚、醛、酸、酯等五 大有机物;又如:例子键、共价键。通过预习,就可以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找出新课知识 的重难点和疑点,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演示实

9、验多。人教版的高中化学课本中,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都是用小体字书写,每个实验平均有45 行字,若不经过事先预习,往 往对实验现象“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那么本来欲通过实验达到的“再现、揭示、发现、 证明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就大打折扣。笔者对本校211名理科生进行了调查,按照他们的化学成绩在班中的名次分为A、B、 C三组,A组为前15名的优生,B组为1636名的中等生,C组为36名以后的中差生。选 择“上课前能预想到老师要讲的内容”的同学占各组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 86.2%,63.7%和 42.8%。所以同学们完全可以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功”,同时还应注意在课前要调节大脑, 使大脑由抑制状态转入

10、最佳状态,便于积极地观察、感知、思维和想象。二、课堂听讲1、善于观察,明辨是非化学课堂上,为了使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更直观、形象生动,老师往往会用演示实验 或补充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要学会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分清主次,争取迅速捕捉 到不太明显的但又能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用鼻子分辨气味,用耳朵注意声 响,用脑去分析和判断。充分调动眼、鼻、耳、心等器官协同作用,集中注意,增强视觉和 听觉感受。例如:在做乙醇在铜丝作用下氧化成乙醛时,老师会将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反复多 次的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后插入乙醇溶液中,在这个过程中应发现铜丝颜色由红色到黑色又 到红色,溶液则产生了新的刺激性气味。

11、从而可以得出铜丝只作催化剂,真正与乙醇作用的 是氧气,它使乙醇变成了新的有机物。2、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的前头。这样既能在听课中排除疑难、深化理解,还能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学生自己思维的 敏捷性、准确性、全面性。例如:在学习“SO2的化学性质”时,在老师分析得出结论之前, 应积极思考,从S(+4)的化合价入手,结合氧化还原部分中已知的中间价态可升可降规律, 预测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课本上的相比,只漏下”有漂白性“这一条。听了老师的 讲解后,对 SO2 性质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对上述组同学就“老师提问后”的做法

12、来看,选择“积极思考,在老师宣布之前一定 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分别为 74.1%,40.2%,13.1%,而选择“一旦思维受障碍就算了吧”的分 别为 25.8%,58.7%,77,1%。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积极思维对成绩的影响。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所言:无论谁想获得发展和教育,都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自身的努力。 否则他从外部得到的只能是刺激。3、注意用目光和老师交流 上课时,你的目光是看黑板抄板书、看老师听思路还是低头翻书翻资料呢?对此3种做法,化学成绩较优秀的选中率分别为 7.0%,73.7%,19.3%。可见目光跟着老师转是最佳做法。 事实上,师生间积极的目光交流不仅利于学生集

13、中注意力,而且使老师也很容易从学生的表 情里读出哪些地方学生已懂可略讲,哪些地方还需放慢速度重点讲。因此目光交流的过程实 为师生间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4、及时记录疑问 当发现老师所讲的一下子难以被自己理解吸收,与自己的观点有出入,而单独提问在时间上又不允许时,你的做法该如何呢?调查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最好的办法 是在笔记本上或课本上做个记号,待课后立即请老师或同学来解决它,而很少有同学认为可 以不做记号、不必管它的。选择“宁可不听后面的课,也要将之弄懂的”各组均不超过 10%, 可见紧跟老师的思路还是最重要的。5、善始善终,听好小结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

14、往往会对小结部分引不起足 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 睛之笔,“代眼”、“核心”所在,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要领、领会知识 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否用好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着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大 小。如:选择“支起耳朵仔细听”这种做法的在 A、B、C 三组中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分别 为43.10%, 38.04%,32.78%.而“嫌老师啰索、麻烦、不如早下课”的同学在C组中相对最 多。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听课中,要努力克服消极情绪,发扬“愈战愈勇”精神,为每一节 课划上完美的休止符号。三、做好听课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

15、如烂笔头。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也只能回忆课堂 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内容特别是资料性较强的很快会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吸收和 理解,做适当笔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有些同学生怕一旦记了,就会听不好老师所讲的而 心存疑虑,实际上只要讲究记笔记的技巧,该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A组同学中有70.69% 是在老师讲课的间隙,快速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乱一点没关系;而“照抄板书”和“力 求美观大方”的分别只有10.34%和17.24%。另外,在习题课或作业点评上,最好能记下老 师指出过的或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思路和规律。如:当出现一题多解或多 题一解时,对此题或此解应快速记下

16、,待课后再细细琢磨。一般来讲,做笔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必化很多时间,结合化学课特点,要准 确记忆并运用它们,其前提是要先理解。一般情况下要用 90%的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并 积极动脑思考,只要抽出 10%的注意力伺机进行简要的记录。(2)不必记太多内容,为了 节省时间只需记上重要字眼。(3)记录内容要准确无误,不要漏记、错记。因为第一印象很 难改变。若有不明白或记载不清楚而留下的空白处,最好立即请老师答复后用彩笔补全。上述三个环节既是听好化学课的策略,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听课 习惯。只要同学们不断地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那么化学学科一定会学得 更好,更快,更高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 角色,虽然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和其他行为要求,但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听讲”。化学 课堂的听课属于聆听,听课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