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296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教下乡 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天地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技术人才和能够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9月29日全省“送教下乡”交流会汇报会暨XX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原平市召开。XX省教育厅、XX省农业厅、XX省农机局的有关领导及XX市地方的有关领导和原平农校等16所涉农类职业院校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期间所有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原平农校在原平子干乡西荣华特色种植教学点、中阳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教学点、大牛店镇下神山村健康养殖教学点、解村乡解村特色林果业教学点。会上原平农校、XX省农业机械化学校、X

2、X生态工程学校的校长进行了经验交流。繁峙县县长助理、XX生态工程学校教师、原平子干乡西荣华村的党支部书记、原平农校送教下乡教师等进行了典型发言。会上还举行了XX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 “送教下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共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园艺、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等8个专业,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用35年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是涉农院校组织教师走出校门,把班办到乡村,把教学送到农民的家门,使农民获得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教学点大多设在乡(镇)、村文化站(所)

3、和农民技术学校,现已涉及XX、晋中、吕梁、XX、XX、XX、朔州、XX等8个市,56个县,201个乡镇,1000余个自然村。自2009年以来,原平农校、XX省农业机械化学校、XX生态工程学校三所试点学校共组织4.6万余名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1、“送教下乡”让农民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经过一年的学习,农民学员应用新技术能力普遍提高。清X县中辽西村果农在听取专业教师王慧珍的授课后,受到启发,在葡萄植株上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黄化病;杏花岭区杨家峪村新建花卉基地,在白丽仙等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花卉苗期猝倒病、花坛花卉及南方花卉的养护技术问题;在商品粮基

4、地原平市西荣华村,X飞云老师讲授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仅推广晒种技术一项,每亩可增产100斤,全村12000亩玉米中有3000多亩进行了科学种植,预计可增产30万斤。 2、“送教下乡”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鼓起了创业的勇气。有600余名农民学员大到投资建加工厂、组建合作社,小到购买拖拉机搞服务、跑运输。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教学点学员贾利霞夫妇通过学习,改变了观念,在孙银老师的指导下,于2010年初承包村里废弃荒沟,投资40余万元搞起了土鸡和山羊的养殖,现在土鸡蛋已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在XX日报记者采访时,她说:“是原平农校的送教下乡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新的希望。”原

5、平农校中阳乡农经0910班安志勇同学通过学习,解放了思想,萌生了种植甜瓜的念头。通过与教学点负责人、授课老师反复交流,于今年4月投资15万元新建成30个活动大棚,全部种植了甜瓜。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带领村民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经营,共解决农村劳动力100余名,投工12000多个,产出优质甜瓜15万斤,直接获利30余万元。 3、“送教下乡”同时送去了政策、法制和文化,使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送教下乡”活动不仅给当地农民送来了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而且按照规定开设基础文化课程,讲授农民关心的时事政策、法律常识、应用写作、农村保健等知识,还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有的农民学员带

6、头在村里组织了舞蹈队,有的农民学员参加省里组织的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获奖。原平农校子干乡西荣华村教学点农民学员武俊芬在今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代表XX省参赛并荣获育种技术三等奖的好成绩。 4、“送教下乡”盘活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锻炼了一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教师队伍,试点学校办学出现了新局面。“送教下乡”使3所试点学校彻底走出了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送教下乡”使许多教师由最初的“不愿下”变为“抢着下”,由“厌农”变为“恋农”,由理论型变为实用型。原平农校青年教师连建文说:“从教20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当农校教师的感觉。” 与会同志一

7、致认为:此次活动加强了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以来,省教育厅、农业厅、农机局等单位联合开展 送教下乡活动,把班办到乡村,把教学送到农民的家门,使农民获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培训。9月29日,全省 送教下乡交流会汇报会召开。会上还举行了XX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送教下乡依托原平农校、XX省农业机械化学校、XX生态工程学校3所学校开展,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等8个专业供农民选择,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农民学员经过1年学习,应用新技术的

8、能力普遍提高。清X县中辽西村果农在听课后受到启发,在葡萄植株上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葡萄植株黄化病问题;XX市杏花岭区杨家峪村新建花卉基地的学员在职校教师指导下,解决了花卉苗期猝倒病、花坛花卉及南方花卉的养护技术等问题。一年来,随着送教下乡的深入开展,农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有600余名农民学员投资建加工厂,建合作社,购买拖拉机搞服务,鼓起了创业的勇气。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教学点学员贾利霞夫妇在职校教师指导下,今年初承包了村里的废弃荒沟,投资40余万元搞起了土鸡等养殖。目前,养殖厂生产的土鸡蛋已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贾利霞深有感触地说:送教下乡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财富。

9、送教下乡的学点大多设在乡(镇)、村文化站(所)和农民技术学校,现已涉及XX、晋中、吕梁、XX、XX、XX、朔州、XX8市的56个县、201个乡镇、1000余个自然村。截至目前,有4.6万余名农民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懈的追求。XX省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于今年4月与XX省委组织部、XX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从培养建设新农村实用人才入手,进一步推进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和

10、落脚点,以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步推进,学习实践与农业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协调进行的培养模式。十万多名青年农民注册入学,从培养新生劳动力转变到同时兼具提升现有劳动力素质、水平上;将职业教育办到农家门口,专业设置依据区域产业;教学依据生产需求;教师巡回走教,学生就近走读,边系统学习,边实习实训,边发展生产。农村职业教育呈现勃勃生机。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市教育局、各普通中专学校、有关高职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技术人才和能够自主创业的新

11、型农民,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由XX省农业机械化学校、XX生态工程学校、原平农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开展涉农专业“送教下乡”试点工作,是深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为使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各试点学校要成立“送教下乡”工作领导组及专门机构,全面负责送教下乡工作,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保证教育质量,把好事做好。 二、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农业生产一线

12、“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和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 三、招生对象及待遇 1、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45周岁以下(村干部、基层农业科技户、退耕还林重点户可适当放宽),农村党员、农村适龄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农村专业户及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 2、招生计划纳入试点学校2009年职业中专招生计划,统一管理,招生数计入年度招生统计范围。 3、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乡镇推荐相结合,由“送教下乡”招生试点学校审核,统一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 4、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或达到规定学分,准予毕业,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书,承认中专学历,不享受国家助学金。 四、培养形式 1、试点学校以县

13、级职教中心、农广校、农机技术培训学校、乡镇(村)成人文化学校为阵地,与有关县农业、农机管理部门、乡(镇)政府共同建设教学基地。教学点可设在有关县级职教中心、农机技术培训学校、乡镇(村)成人文化学校等,方便学生就近学习。试点学校要严格掌握标准,认真遴选教学点,报省教育厅备案。 2、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现实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小组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边工作、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或作业审核可取得相应学分。 3、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试点学校可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

14、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实行学年制或学分制,学习期限3-5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一个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个学分。无论采取哪种学制,教学安排都要达到全日制普通中专的教学时数要求。 五、教学管理 1、试点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首批试点学校拟开设种植、园艺、园林、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农业机械化、畜牧兽医及农村经济管理等八个专业,以后可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开设其他专业。 3、试点学校须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

15、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报教育厅批准后执行。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公共基础课立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4、公共基础课教材选用国家教育部和教育厅指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专业技能课教材以行业和校本教材为主、统编教材为辅。 六、学生管理 试点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招生、学籍、教学、考核等管理制度,选派得力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学校特别是教学点的基本建设,保障必要的教学条件,规范学籍管理,严格成绩考核,切实保证教育质量。 实施涉农专业“送教下乡”试点工作,是新形式下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试点学校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研究送教下乡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要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保证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送教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