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2286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大海中永生教学随感 怀揣着一份忐忑和担心,我和学生开始了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的学习。因为,这篇通讯报道的写的是1979年3月2日,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它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学生对邓小平这一伟人的光辉事迹和不朽功绩也知之甚少,要想他们和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对领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在我看来,这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于是,我也作好了唱独角戏的心理准备。 但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真的令我惊讶、激动了好一阵子。他们用独特深刻的理解、情真意切的朗读,表达着自己感受、体会到的对一代伟人的崇敬、缅怀之情。尤其是在指导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

2、去一句时,学生的发言深深震撼了我,我为他们激动、自豪,也不由汗颜。下面是几个学生的交流: 王君瑜:呜咽,我查了词典,是低声哭泣的意思,大海不会真的呜咽,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人们极其悲痛的心情。 周天齐:我觉得作者表面是在写大海、寒风,实际上都是在写当时人们的感受、心情。(正合我意,这正是我课前预设要学生体会的,我忙加以肯定、鼓励)师:原来,作者是把人的情感转移到了事物上,这种写法你们都体会到了,不简单! (还有学生举手示意要发言) 蔡力程:我还体会到,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不光让全国人民感到伤心、悲痛,就连大海和寒风也感到惋惜、不忍。 (这着实令我感到吃惊,因为这根本在我的预设之外。我突生灵感,马上点

3、评) 师:真可谓是天地为之动容。(此时,竟还有一位学生流露出急着发言的情态) 孙静漪:我觉得这里的寒风,不仅仅是在写当时风的冷,也表示当时人们内心的寒冷,失去这样一位好领袖是多么痛心啊。(一刹那间,我真的怔住了,以至于我不知所措。好在学生情不自禁发出的掌声解了我的围。) 课后,我在同事面前津津乐道于学生的表现,我把第三、第四个学生的发言誉为squo;寒风su;吹开的心灵之花。这是他们由品味寒风产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是充溢着个性芳香的心灵之花。而这,也许很多教师在课前钻研教材时也未必会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但面对着这寒风吹开的心灵之花,你一定会由衷地喝彩。 突然间,我又想起了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这句话,今天的课堂就是极好的佐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