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2810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赤壁赋预习夯实基本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壬戌(rn)(x) 酾酒(shi)桂棹(h) 横槊(shu)余音袅袅(nio)(io) 嫠妇(l )幽壑(h) 扁舟(pin)山川相缪(li)无尽藏(zng)舳舻(zh)(l) 愀然(io)匏樽(p ) 枕藉(ji)第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歌(2)望()下(4)如(5)之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使泣(2)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顿()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捕鱼,砍

2、柴()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古义:指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1)白露横江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的意思。今义:美貌的女子。(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指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今义:完全不懂得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位吹洞箫的客人。(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译文: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

3、徘徊。()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译文:然而如今在哪里呢?(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判断句)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常识速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她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重要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人们”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方,在艺术体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裔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

4、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重要作品:诗歌代表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等。词作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散文代表作: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集:苏东坡全集。108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她常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她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两篇出名的赤壁赋。这两篇赤壁赋在国内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学常识

5、赋“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浮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文化常识(1)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农历十六。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指最后一天。()美人:指内心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的意思。(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代为了观测天象,选用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

6、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 ()洞箫:管乐器的一种,本指无底的排箫,后来指单管直吹的箫。()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6)蜉蝣:一种小飞虫,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本文一方面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畅快心情,然后写客人吹洞箫吹奏出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有关生存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某些悲观情绪,同步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作者将缥缈的思路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情理交融

7、,汪洋恣肆,发明出物我合一、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 文脉梳理月夜泛舟苏子答客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描绘“七月既望”之夜赤壁景色的一项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A. B.C. D是游赤壁这一事件,是诗人在游赤壁时的活动。.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本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B.作者写自己在广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简直就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

8、去了,令人陶醉其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非常重要。一是在构造上它引出了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种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D D项,“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错,是以喜悦为主。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句子中,侧面体现箫声悲凉的一项是() 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桂棹兮兰

9、桨,击空明兮溯流光C 、两项属于正面描写;项是诗人的歌声。4对本段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本段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 写诗人的箫声。B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C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方,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体现得十分形象真切。AA项,“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诗人的箫声”错,应是“第一层,写诗人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10、,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的因素的一组是(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 BC. D.D 是写曹操英雄体现,不是“客悲”的因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小与大、短暂与永恒的对比,阐明人的渺小,这是人生苦短之悲;是把无可奈何的心情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是抱负与现实的对比,是壮志难酬之悲。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她感到“愀然”,整顿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

11、,这里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B“客”之因此“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样一种“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呢?C.本段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战争的场面,是写景;再由她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D.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哀。虽然作者借“客”之口

12、体现了自己的悲情,但作者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体“抑客伸主”的措施,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她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种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A A项,“整顿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错,应是“整顿衣襟端正地坐着”,“危”在这里就是“正”的意思,解释为“端正地”。四、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觉得都在“变”的一组是(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物与我皆无尽也A. C. .A 是作者觉得水在不断地流去,在变化;是作者觉得月有圆缺,也在变化;写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动

13、;水虽然流去,但没有流逝,是不变的;月有圆缺,但没有消减和增长,是不变的;写万物同我们同样永恒,是不变的。8对本段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A作者以水、月作比,阐明世间万物和人生均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苏轼觉得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C苏轼讲完了道理,“客”听了后来想通了,心中的悲意没有了,心情又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客人开心地笑了,洗干净酒杯重新斟上酒。.文章的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事实上是一种抗议,“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悲观心态。B项,应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合伙探究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以它优美的辞章、空灵的意境、深沉的思辨在国内古代散文中熠熠生辉,同步由于苏轼自身思想的复杂而使本赋的重要思想也说法不一。那么,本文寄予了苏轼的哪些情感呢?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